當詹天佑信心滿滿的來到雲南,勘探了怒江、高黎貢山等一系列地質奇觀之後,他立刻就喪失了所有信心,這種地方修鐵路,瘋了吧,別說十年,一百年都修不通。
他真想撂挑子不幹,可皇帝趕鴨子上架,他也沒辦法拒絕。於是開始想盡辦法嘗試新的辦法,老的打隧道肯定不現實,這裡的地質很不穩定,他得想辦法爬山!
詹天佑想了幾個月都沒想明白,沒有相關技術啊。他申請去瑞士考察,因為瑞士人有大量修建山區鐵路的經驗。還真給他找到了方法,瑞士有一種獨有的爬山鐵路技術,一共修建三條鐵軌,中間一條是齒輪軌道,用齒輪帶動火車,可以讓火車爬上40度的陡峭山地。技術難題迎刃而解,接下來無非就是投資問題了。
他建議大漢鐵路公司向瑞士購買相關專利使用權,很快得到透過。得到這些技術,甚至進口了大量瑞士的機器裝置後,信心滿滿回國開工。這些技術,不但能用到跨越高黎貢山的鐵路線上,雲南大量其他山脈也能用這種方式爬過去,成本比開掘隧道要低很多。
劉勇強有一次跟英國公使聊天中提到了這條鐵路,事後打聽了一下,得知詹天佑用半年時間已經解決了技術問題,是透過引入瑞士技術,還頗有點失落。他以為詹天佑會自己發明技術呢,原來工程師最大的能力是協調各種技術問題,而不是搞發明創造啊。
總之鐵路順利開工,雲南的問題都能解決,其他地方就不是什麼問題了。
大漢四年,戰爭結束,整個國家立刻轉入了超大規模的鐵路建設中。這麼龐大的國家,光是修建鐵路用的鋼材,就需要三十萬噸的產能。
東北此時出現了幾家新的鋼鐵廠,一開始並沒有引起注意,但規模擴大很快。
算是施耐德這個巨頭倒下的連鎖反應之一。施耐德是純粹的法國公司,離開之前,有上萬法國技術人員在這裡工作,而僱傭的本國工人將近十萬人,年產鋼材6萬噸,生鐵10萬噸,是全世界最大的單一鋼鐵企業之一,之所以只是之一而不是第一,是因為美國卡內基鋼鐵公司現在是第一,這家公司產量達到7萬噸,佔美國260萬噸鋼產量中的3%,而且效益最好,正在飛速擴張。
施耐德倒下之後,大連造船廠接手了施耐德的資產,工廠和技術都能轉讓,但人卻流失了很多,許多工作人員不習慣大連造船廠的管理模式,英國資本對工人比法國資本更狠,大概是因為法國人善於鬥爭吧。
其中一個在施耐德工作了十幾年的技術人員,跟以前為施耐德供貨的本地鐵礦主和煤礦主聯合起來,開辦了一傢俬營鐵廠。從一座高爐起家,藉著這兩年戰爭期間鋼材價格暴漲的紅利,兩年間連續修建了五座最新式的貝塞麥冶煉爐,成本竟然比之前施耐德公司使用的托馬斯鍊鋼爐更低。
一時間他很難擠進軍工材料市場,但以三分之二的價格,同等的質量,很快搶佔了戰後鐵路修建的市場,批次連續鑄造鋼軌,不但價格更低,利潤還更高。
施耐德的倒下,讓一些高資本、高技術壁壘的產業在東北擴散開來。大連造船廠僅僅是維持了施耐德的生產製造業務,而這些業務本身跟大連造船廠是重疊的,比如火炮加工,鋼鐵冶煉等等。
而且這個巨頭戰後立刻接到了海量軍方訂單,整整8艘8000噸級的鐵甲艦,這個噸位的鐵甲艦,現在已經無法在大漢列為一等了。因為大漢還決定打造4艘萬噸級鐵甲艦,其中兩艘在英國生產,兩艘在國內生產,大連造船廠只得到了一艘訂單,另一艘是在馬尾造船廠修建。
英國人得到了這批訂單,因為兩國現在正處於蜜月期。上海加爾各答大鐵路的修建,用的也是英國借款,第三批一億英鎊的戰爭債券完全沒有用到,只能投入建設中了,其中鐵路得到了其中3000萬英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