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7章 董福祥投降清軍

就在眾人彷徨無助之際,張俊眼見局勢已然無可挽回,心中深知再堅持下去也只是徒勞無功,於是苦口婆心地勸說董福祥向清軍投降。

他言辭懇切地說道:“我們當初組織團練本是被賊人逼迫無奈之舉,後來又遭遇年歲乾旱,流離失所才走到此地舉兵殺賊,可如今若繼續執迷不悟,不但無法達成初衷,反而還會因為騷擾百姓而揹負千古罵名,試問後世之人有誰能夠理解並原諒我們呢?”

與此同時,劉松山也派遣自己的心腹幕僚柏子俊親自前往董福祥所在之處,詳細地向他闡述其中的利害關係,並極力規勸他放下武器,歸順清軍。

面對這雙重壓力,董福祥內心經歷了一番激烈的天人交戰。

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終於意識到負隅頑抗只會讓更多的兄弟白白送命,而且還會給自己帶來滅頂之災。

權衡再三,董福祥最終做出了一個痛苦而無奈的決定——率領手下僅剩的十萬餘人向清軍投降。

話說那劉松山按照湘軍的編制方式,對董福祥予以重賞,授予其五品軍功之銜。

不僅如此,他還特意留下那些身強體壯且作戰勇猛的兩千名頭領和士兵,並經過一番精心篩選之後,將他們組建成一個全新的營地,交由董福祥全權統領。

這個營地被賦予了一個響亮的名號——“董字三營”!

與此同時,極具眼光的劉松山並未就此罷休。

他又從眾多投降的民眾當中,仔細地挑揀出四千餘名合適之人,讓他們充當後勤勇夫,負責各種軍需物資的運輸與保障工作。

而至於其他的部屬以及家眷們,則都被妥善地安置在了瓦窯堡、老君殿、周家峻等地。這些地方土地肥沃,適合耕種開墾。

於是乎,眾人紛紛在此辛勤勞作,開闢出一片片荒蕪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