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騎將軍董承和後將軍李肅見狀,為了建功立業,紛紛出言贊同王允的出兵建議。
董承的聲音洪亮而充滿激情。
“陛下,太傅大人言之有理,我們有強大的軍隊,正是展現大漢天威之時。”
李肅也緊接著表示:“陛下,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機會,一舉平定亂黨。”
朝堂上的氣氛愈發緊張,大臣們爭論不休,有的支援出兵,有的反對輕率行事。
皇帝劉協坐在龍椅上,靜靜地聽著眾人的爭論,他的心中也在權衡著利弊。
最終,劉協的眼中閃過一絲堅定,年少氣盛的他決定要建立一番功業,不顧皇甫嵩和朱雋的再次反對。
他站起身來,宣佈道:“朕意已決,討伐李傕和郭汜,御駕親征,率領十萬大軍,董承為副帥,徐榮、李肅、朱雋隨軍出征,任命太傅王允和皇甫嵩留守長安。”
這一決定如同晴天霹靂,震驚了整個朝堂。
王允的臉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而皇甫嵩和朱雋則面露憂慮,他們知道,這場戰爭可能會給大漢帶來不可預知的後果。
但劉協的決心已定,他要親自帶領大軍,去討伐那些西涼餘孽。
朝堂上的爭論漸漸平息,大臣們開始忙碌起來,準備出征的各項事宜。
隨著號角的吹響,長安城外,十萬大軍集結完畢,旌旗蔽日,戰馬嘶鳴。
劉協身披戰甲,騎在高頭大馬上,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和對勝利的渴望。
“出發!”
隨著劉協的一聲令下,大軍開始緩緩前行,向著弘農郡進發。
這場討伐之戰,不僅關乎大漢的江山社稷,更關乎劉協個人的榮耀與夢想。
而在長安城內,王允和皇甫嵩留守,他們將負責穩定後方,確保前線的糧草供應。
儘管他們對這場戰爭的前景持有不同的看法,但他們都明白,自己肩負著重大的責任。
………
五月二十一日的黎明,天空尚未完全放亮,鮮卑的戰鼓已在三韓的土地上隆隆作響,如同命運的召喚,喚醒了沉睡中的戰士。
鮮卑可汗軻比能站在他的戰馬上,目光如電,穿透了晨霧,凝視著遠方的城池。
"今日,我們將書寫鮮卑的新篇章!"
軻比能的聲音在戰前的寧靜中迴盪,他的話語中充滿了力量和信心。
他的軍隊,由最勇猛的戰士組成,他們的眼神中閃爍著對戰鬥的渴望。
戰旗在風中獵獵作響,鮮卑的鐵騎如同一股黑色的洪流,向著辰韓、牟韓與馬韓,發起了猛烈的衝擊。
辰韓的城牆在鮮卑的回回炮和強弓的轟擊下顫抖,守軍的箭矢和檑木無法阻擋這股鋼鐵洪流。
鮮卑計程車兵們架起雲梯,攀爬城牆,他們的眼中沒有恐懼,只有對勝利的執著。
"為了鮮卑的榮耀,衝啊!"
士兵們高呼著,他們的聲音在城牆上回蕩,激勵著彼此。
戰鬥在城牆上激烈展開,鮮卑計程車兵們與辰韓的守軍展開了白刃戰。
每一次交鋒都充滿了力量與速度的較量,每一次撞擊都伴隨著金屬的火花和士兵的怒吼。
牟韓的戰場同樣慘烈,鮮卑的騎兵在平原上馳騁,他們的長矛和彎刀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
牟韓計程車兵們雖然拼死抵抗,但在鮮卑鐵騎的衝鋒下,他們的陣型開始崩潰。
鮮卑的將領拓跋玉率領著一支精銳的騎兵隊,他們如同一把尖刀,直插牟韓的心臟。
拓跋玉的戰馬在戰場上飛馳,他的長矛每一次刺出都準確無誤地找到敵人的要害。
"跟我衝!"
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