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來了!
唐天看著遠處隱約可見的火光,轉過頭,朝著身邊的王貴將軍道:“王將軍,今天你我兄弟一起殺敵,殺個痛痛快快。”
“好,不殺退敵軍,絕不放手。”
王貴聽後,不免興奮,幾天裡都是看著別人戰場殺敵,自己一個堂堂大宋將軍,卻只是在十八里水寨看著一次又一次地打勝仗,自己著實憋得難受,於是習慣性地轉頭看著身後的眾將士說道。
“放心吧,一個都跑不掉。”
唐天拿起手中槍,高舉頭頂,槍尖上的鋒芒藉著夜色,寒氣逼人,五百匹戰馬,安靜地戰著,低著頭靜靜地感受大戰來臨前的安靜。
相比之下!
金人的大隊軍馬威武霸氣,囂張無比,火把通明,談笑聲不絕於耳,中軍位置還隱約看見閃爍光亮的燈籠,蠟燭的火焰隨著馬匹的走動,在燈籠中有節奏地晃動。
燈籠早在東漢己經出現在官家貴族。最早用於皇帝賞賜給大臣將官,因為早期不能生產蠟燭,僅靠著四方進貢才有蠟燭。
到了隋唐時蠟燭不斷從四方進貢而來,也有部分在交易商品中出現,燈籠才在貴族上層流行。宋朝以後,商品交換頻繁,大量蠟燭從印度越南販運到中原,百姓中大富人家購得蠟燭,才將燈籠中的油盤換成蠟燭,才有張燈結綵的說法。
蠟燭價格昂貴,百姓之家也僅僅是過年時節才會張點蠟燭,平日裡很少使用,更別說用於燈籠使用。
宋朝燈籠也是大富大貴的象徵。
行軍打仗更是如此。
軍士們只是點亮火把前行,僅有高階軍官馬前才有提著燈籠的軍士。
“嗖嗖嗖!”
箭頭拉著風音劃過夜空,從兩側山林間呼嘯而下。金人的燈火就是活生生的靶子,為隱藏在山林裡的軍士指明瞭目標。
金人突然受襲,亂作一團,慌不擇路,戰馬相互碰撞,火把、燈籠散落一地,燈籠更是燒穿圍紙,燃起大火。
箭聲、喊聲、馬蹄聲、撕叫聲……。
轉眼間,金人死傷一片,中軍被箭成篩子一般。
金人倒也是聰明,忽然間火把全都丟擲,瞬間弓箭手瞄著漆黑的官道亂放弓箭。
“放火箭!”
唐天朝著山林喊道。
一時間無數火點點亮了官道上的金人,金兵如同移動的火焰四處亂竄。
“痛快,太痛快。”
王貴興奮地看著亂竄的金人說道。
有勇有謀。
智勇雙全。
王貴透過幾天觀察,發現唐天是個不可多得將帥之才。
雖說平日裡站無站樣,座無座樣,一副無居無束,市井之徒的態勢。
義氣十足。
為報官芸救命之恩,派出兄弟去解救官家船幫人員,為救韓世忠將軍,佈下各路軍馬救人。
此人不拘一格。
將帥都應該有些個性,要不然按兵書上死套路行軍作戰,哪個擋得住金人。
唐將軍就是不拘一格的帥才,從來都是不按路數出牌,善打伏擊戰,也會打突襲戰。
要能把他拉到嶽大哥帳下,打敗金人指日可待。
自己一定想辦法把唐將軍拉到嶽大哥帳下。
王貴胡思亂想之際,卻聽見金人後方大亂,一隊軍馬殺出。
“點火把!”
“譁!”
火光通明。
“王將軍,咱們一起殺敵。”
唐天橫眉如掃,手中隕鐵寒精槍輕輕一揮,率著眾將朝金人殺去。
“放箭!”
“砍殺”
“殺!殺!殺!”
山林兩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