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了。
他似乎還是沒有什麼變化,時不時的就會說出什麼讓人啼笑皆非的話來。
時不時的就會讓人無言以對。
不過他的性格已經被管寧糾正了過來,已經開始朝著一個合格的主上再進化了。
“為人君者,或可貪圖享受,或可喜好奢華,或可才華不顯,但不可不信不明世間道理,不曉人心變故,更不可魯莽衝動,不可任意妄為。
可不分忠奸,不可不辨忠奸。
可不分對錯,不可不辨對錯。”
這就是在劉封離開之前,那位不老的先生對他說的最後一段話。
直到如今劉封才算是領悟了其中一二。
如今劉封的這名聲著實是差勁兒了些,在這荊州乃至整個中原甚至還會輻射到整個天下,他都會慢慢成為眾人口中謾罵的那個人。
畢竟他打破的不是荊州一地的局面,他打破的乃是這麼多年來的一個規則。
大漢的世家的規則,每一個世家成型都要經歷無數次的風風雨雨,而劉封則是給百姓開了一條捷徑出來。
哪怕這條捷徑分外的難走,那也是一樣。
哪怕這條捷徑的目的是讓這天下人過的更好,那也是一樣。
天下人,不患寡而患不均。
冠軍學堂之中,黃承彥正在和幾名老友不斷的訴苦,說著現在荊州年輕人的火爆。
語氣沒有任何的責怪,甚至還帶著些許的認可。
那話語引動了一陣陣的大笑。
在他的身邊是諸如宋忠,蔡邕等人,還有他們的得意門徒。
其中一個八九歲的孩童正在飛快的掠過書卷名錄,然後直接點出來了今年這冠軍學堂的支出收入順帶還找出來了問題所在。
讓人將那後廚裡從中漁利的庖丁挖了出來。
這就算的速度之快,堪稱恐怖。
此人就是後世之中被稱之為楊家三掛逼之一的楊儀。
而他身邊還有一和他年紀相差不多的孩子正在安安靜靜的看書,看的是當年揚雄所著的《太玄》之書。
也是被稱之為堪比《易經》的儒門經典。
同時看著那洋洋得意的楊儀忍不住嘆息了一聲。
“你這班狂傲日後恐有大禍,天賦太好,性格太傲,恐非善事。”
小小的年紀說出這般老成持重的話來,非但沒有讓人覺得彆扭,反倒是讓那楊儀眼睛一橫。
雖然不服也不敢反抗。
此人乃是楊家三掛逼之二,歷史上不但一眼看出來了諸葛亮做事太過自我,不但對之後的人才培養不易,還會損耗力氣。
並且成功勸住了諸葛孔明,為之後蔣琬費禕董允楊洪楊戲等人的崛起而鋪墊道路的楊顒。
此時場中還有不少學子,都是這些人頗有幾分學識本事的學子。
而就在一群人含笑看著楊家兩孩童之時,門外走入了一名十五歲左右的少年。
當他一走進的時候黃承彥龐德公以及司馬徽宋仲子等人全都站了起來便是尊重。
蔡邕都朝著他微微點頭表達善意。
而那些站在場中接受考察的學子們更是對他直接躬身行禮,甚至數人行的就是弟子禮。
而那人也就這麼受了下來。
因為他受得起。
楊家三掛逼之首,沔南冠冕,州、郡禮重,諸公辟命,皆不能屈,年不過十五,門徒已過百人之多的德行楊君,楊慮。
也就是在章陵郡直接讓黃承彥閉上嘴的那個傢伙。
他堵住黃承彥的嘴,合情合理。
而今日楊慮前來,也是為了同樣的一件事情。
“襄陽學堂已經正式開始,無論那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