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琴寫的歌真的是旋律一首比一首好聽,這首歌的旋律不僅朗朗上口,洗腦性還特別強,歡快中有種俏皮的幽默,再搭配杜子娥寫的歌詞——
【美食街的東邊,古香古色的小店,穿五毒吉服的小女孩,隨手把玩著荷包,紗羅葛布轉身間搖曳。親手包的粽子,一顆十元喔,客官不可置信地問是真的嗎?蒸的,蒸的,全都是蒸的。香噴噴的粽子呀整齊地碼放,竹蒸籠兒呀疊呀疊呀高,高過了小女孩的頭頂上,咦惹?小女孩踮起腳尖竟是夠也夠不到!】
杜子娥的馬甲就取名為【肚子餓娥】了,如此草率不做作的馬甲令人大感親切接地氣的同時,也不會對她有太高的期待。直到點進歌裡,先是聽見了悅耳的前奏,再聽見清甜中透著俏皮靈動的女聲,尤其這略高的音階氣息流暢、咬字清晰的同時節奏明快,一下子就吸引了聽者的耳朵。
端午節轉天就是父親節了。
【6.21週日】
大家都知道,貝詩媞和父母的關係並不好,她的父親也實在找不到有什麼值得歌頌的地方。
原先,按照大家的想法,父親節的歌應該是給杜子娥唱的。可兩首歌的旋律出來後,貝詩媞卻說她可能唱不來節奏歡快的歌曲。
而且,杜子娥剛好在做美食博主,端午節的粽子很好做文章,給杜子娥再適合不過了。
譚琴給父親節這首歌的編曲是比較婉轉感人的旋律,可用於歌頌也可唱出感傷。若是貝父實在沒有什麼值得歌頌的點,那就只能唱衰父親節了。
在父親節發歌唱衰(或說批評)父親,這不純純是找噴的節奏嗎?
那必將引來腥風血雨啊。
譚琴讓貝詩媞要做好被網暴的心理準備。
《父親不在家》,歌名稍稍有點兒像某首兒歌的名字。
但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譚琴並沒有為了貝詩媞的歌詞修改伴奏,所以如果單獨聽伴奏的話,是優美悠揚的,是能令人感動的。
但,貝詩媞填的詞及她略帶傷悲的歌聲一融合,就帶起了絲絲愁緒,縈繞於心頭間。
【清冷嚴肅的房子,明明亮著燈光,總感覺不夠亮;我沒有人能述說,哪怕有多喧囂,我仍感到寂寞。閉著眼,沒有前路,承受不該的繁重;你遠離,而我卻在,日復一日等待。當我不再奢望,不再有期盼,父親不在家我也能,斂去悲哀;哪怕要露出笑,聽話和迎合,丟棄所有的自我,配合母親,做好孩子……】
之前錄製這首歌的時候,貝詩媞屢屢錄到啜泣。
總算是趕上了。
即便明知會遭受抨擊,她也要發這首歌。
因為,畸形的母愛她多少還感受到一些,可父愛實實在在的,從未感受過分毫。
過去,父親不在家時,她幻想過父親能回來拯救她於水火之中。
可父親每次回家,不是對她視而不見,就是配合著母親對她嚴厲。
而這種嚴厲,顯然也不是發自父親的內心,他純粹就是配合母親的表演罷了。
他得過且過,彷彿一個傀儡般的存在,又談何“父愛”。
貝詩媞沒去看發歌后的頁面,杜子娥和劉皙倒是頻頻關注。
幾個小時後,有零星評論冒頭。
【好傢伙,今天是父親節???】
【一言難盡,旋律倒是好,這歌詞什麼玩意?哪個裹小腦的不孝女寫的?】
【我不李姐但是大為震撼,原來父親節的寓意不是感恩嗎?】
【大孝子,祝父親節快樂】
【這歌不僅譴責了父親,還抨擊了母親,白瞎了這麼好的曲子,也白瞎了這好聲音。】
【唱得再好聽,唱歌的人心也是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