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都督楊崇守西城阜成門。
前軍都督姜應魁守北城安定門。
後軍都督金炫守東城朝陽門。
右軍都督褚憲章守南城,控正陽、宣武、崇文三門。
中軍都督李國幀率中軍、劉文炳率神機營全部暫守外城。
城內一百三十六尊紅夷大炮,三十六尊給外城,西、北兩面城牆各三十尊,東面和南面各二十尊。
其他弗朗機炮、虎蹲炮也按照這個比例分配。
都督府人員權利大於各守城都督,七人之中,若有異議,以楊廷麟、唐通、劉肇基三人意見為準。
且都督府人員具有生殺大權,各配備錦衣衛。凡不聽令,有礙守城者,可無需上報,直接斬殺。
都督府留後備兵力兩萬。
陳名夏為傳信使,攜五百騎兵,專司各城與都督府之間的情報傳遞。若有急,力求第一時間增援。
……
李邦華唸了一個多時辰,這裡面的任命以軍事為主,但也涉及民生、宣傳,等官員的任命。
很少人都在官職上有所變化,但都加了臨時二字。
意思很明顯,做的好,這臨時就可能變成永遠的。若做的不好,這臨時也就是臨時的。
等宣佈結束,朱由檢又簡單回答了眾人的一切問題。感覺差不多了,將宣佈朝會結束。
各軍將領回營,今日,他們便要登上城牆,
五軍營,前右左右中,為五旅。
每一旅,設三營,共有戰兵一萬一千六百六十四人。此外,各旅還有輔兵兩個營,七千七百七十六人。
這樣加起來,每面城牆的兵力便可達到近兩萬,還不算炮營和協助守城的百姓的人數。
如此,也只能算勉強夠用。
外城,只有李國幀的一個旅,和劉文炳的兩個營,數量明顯不夠。
北京城又叫四九城,但很多人忽略了在皇四、內九之外,還有外七。這個數字對應的便是城門數。
皇城有四門,內城有九門,外城有七門。
而所謂的外城,和其他都城不同,這個外,並沒有將內城完全包裹,只在南面修建了外城城牆。
至於原因,是因為明朝中期蒙古騎兵恢復了元氣,屢次入寇。為了增強京師的防禦力量,嘉靖皇帝就聽從了兵科給事中朱伯辰的建議,準備在四九城之外增修一圈外城。
嘉靖皇帝這人是典型的一心修道,花錢如流水,但完全不管事的那種。最後,選了他的寵臣嚴嵩去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