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天的長途跋涉,隊伍終於到達了嘉陵關。
嘉陵關的重建工作已經在進行收尾了。城內已經入住了不少人,包括之前逃難出去的,現在又回來了。但相較於以前的繁華,還差得甚遠。
在渝州受聶允施粥的百姓,聽聶允說可以回嘉陵關重建家園,他們都半信半疑,抱著僥倖心理回到了嘉陵關。
開始也被官兵百般阻撓,有人大著膽子報出了聶允的姓名,剛好被路過的慶渝王聽見了,細問之後給他們安排了吃住和小工,還分了房子給他們。
聶允還沒到嘉陵關,就已經受到了百姓的關注,嘉陵關的百姓聽說新來的將軍是聶允的時候,整個城都轟動了。
在他們剛踏進城門的時候,城內便跪滿了百姓,迎接他們。
聶允見這架勢,心裡咯噔了一聲,叫士兵們趕緊把百姓扶起來。
“將軍,你看嘉陵關百姓都期待你的到來,我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大的陣仗,連女帝陛下都沒有被這麼迎接過。”張雲軒看著自己的將軍如此受百姓愛戴,自己也跟著自豪起來。
聶允臉上卻沒有一絲好臉色,低聲吩咐:“趕緊把百姓都散了。這不是迎接我們,是要致我們於死地啊。”
張雲軒和其他人都不太理解,剛上任就如此受百姓愛戴,哪裡不好?
前來迎接的慶渝王,看到如此場面,原本還笑容滿面,突然就黑了臉。
聶允也看到了她那一瞬的變化,悄悄的清了清嗓子,心虛的把韁繩遞給魏青,假裝沒有看到慶渝王,對著百姓大聲說道:“諸位請起!大家最應該感謝的人不是我聶允,我聶允不過是聽命行事。大家最應該感謝的是我們王爺,如果不是王爺親自率領我們一直對敵,打贏勝仗,如果不是王爺見不得大家受苦受難,慷慨施粥,為你們重建家園,我們現在哪裡還能在此得以相見。”
老百姓們聽她這麼一說,好像也是這個道理,但是將軍在施粥時處處替他們著想,還施藥,不然他們哪裡能堅持到今天。雖然是王爺的命令,但是聶將軍處處想得周到,實時的為百姓著想 ,他們怎麼會忘了將軍的恩德。
慶渝王聽到聶允的慷慨陳詞,臉色緩和了一些。
聶允見百姓們陸陸續續的站了起來,鬆了口氣。這才表現得彷彿剛看見慶渝王一行人,迎了過去,單膝跪地:“屬下參見王爺,王爺千歲。”
“愛卿請起。”慶渝王雙手扶她起來,關心道,“愛卿一路辛苦了。本王備了酒宴為你接風洗塵。”
“多謝王爺。”聶允面上說著感謝,卻面露難色。
“怎麼了?愛卿還有其他安排?”
“王爺,今日是屬下接任最後的期限,如果拖延,屬下唯恐陛下會怪罪下來。”
慶渝王知道她心機深沉,但也不計較,叫人將東西都拿了過來遞給她:“這裡是將軍印,任書交給吳知州即可。”
“多謝王爺。”聶允收好將軍印,臉色才放開。
嘉陵關原來的知州、知府等官員是有聽說聶允是慶渝王面前的紅人,在渝州短短几個月已經成為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存在了,之前多少覺得有誇張的成分,現在看來,慶渝王為了跟她吃個飯,連基本的交接流程都做到了極簡,看來謠言無半點虛假。
幾人傳遞了一個眼神,紛紛上前與聶允將軍道喜。
“張副將軍,你帶她們去營地安置,我晚點過來。瑾涯,你也同她們一起過去。”聶允安排道。
在百姓的目送下,大部隊由張雲軒率領去了營地,聶允則隨慶渝王去了王爺的新府邸。
王爺的府邸在東邊,距離城門大概也就半個時辰。大概是因為是新建的緣故,非常的簡單,裡面甚至都沒有什麼擺設,連花園都沒有打造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