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撲面而來;另一組則深入那些曾誕生諸多進士的古鎮古村,與當地後人親切交談,用心挖掘一個個家族因科舉而興盛的傳奇故事。他們聽聞“一門數進士”背後那數不盡的寒窗苦讀與家族成員間無私的支援,這些故事如同閃耀的珍珠,串聯起科舉制度對社會基層的深刻影響。
不僅如此,從資料分析的新穎角度,小組還引入了量化研究方法。他們不辭辛勞,耗費大量精力統計各朝代進士的出身背景,結果發現寒門子弟的比例在唐宋時期呈現出顯著上升的趨勢,尤其在宋朝,超半數進士來自平民家庭,這無疑是科舉促進階層流動的有力鐵證;明清時期,雖受各種因素影響,寒門子弟佔比有所波動,但總體依然保持著一定的比例,這充分凸顯了科舉制度的公平性與激勵性。此外,對比不同地區的中式人數,雖然經濟富庶、教育發達地區在資料上佔據優勢,但令人驚喜的是,偏遠地區也時不時湧現出逆襲者,他們憑藉自身努力,衝破重重阻礙,在科舉考場上嶄露頭角,再次印證了科舉制度為社會各階層提供平等機會的特性。
基於詳實且多維度的研究,團隊精心撰寫了一份關於科舉制度的研究報告。報告中明確指出,科舉制度以教育為基石,構築起人才成長的階梯;以政治為驅動,順應不同朝代的統治需求進行變革;以文化為紐帶,將儒家文化等精髓廣泛傳播。它成功打通了階層壁壘,平衡了社會結構,讓古代中國社會在不斷流動中保持生機與活力。當然,不可否認的是,科舉制度在其漫長的發展歷程中,也存在後期思想僵化、舞弊叢生等弊病,但總體而言,瑕不掩瑜,其促進階層流動、保障社會穩定、傳承民族文化的功績斐然,值得後世深入研究與借鑑。
這份報告一經發布,瞬間在學界、教育界引發了一場熱烈的討論熱潮。學者們紛紛對團隊的多元視角研究創新給予高度肯定,同時建議進一步拓展研究領域,將視野擴大至與世界其他國家人才選拔制度的比較分析,以汲取更多智慧結晶;教育部門認真研讀報告內容,從中借鑑經驗,積極最佳化升學考試制度,強化公平競爭與學生全面發展的導向;文化機構更是敏銳捕捉到其中的文化價值,據此精心策劃科舉文化展,透過實物展示、場景復原、多媒體演繹等多種形式,讓公眾近距離領略古人智慧,感受歷史的強勁脈動。蘇誠團隊藉此次科舉研究,再次拓寬了《墨韻千秋》的學術版圖,為華夏曆史傳承點亮了一盞新的明燈,激勵著更多人投身於歷史文化研究的浩瀚海洋。
在後續研究計劃中,團隊成員們滿懷激情地圍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地暢所欲言。有的提議深入探究科舉落第文人對社會文化的反向推動作用,挖掘那些考場失意者在文學、藝術、科技等領域的傑出成就;有的建議聚焦科舉制度下女性受教育權利與社會地位的微妙變化,還原古代女性在重重束縛下對知識的追求與突破;還有的希望結合現代社會人才選拔困境,剖析科舉制度中的選人用人智慧,為當下企業招聘、公務員選拔等提供有益參考。蘇誠靜靜地聽著大家的發言,心中滿是欣慰與期待,他深知,《墨韻千秋》的學術探索之路,必將越走越寬廣,為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持續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