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9部分

恭王。

還有非常難得的一點,文祥是個“睜眼看世界”的人,關卓凡對他在原時空上的《密陳大計疏》印象深刻。

其中一段:“說者謂各國性近犬羊,未知政治。然其國中偶有動作,必由其國主付上議院議之,所謂謀及卿士也;付下議院議之,所謂謀及庶人也。議之可行則行,否則止。事事必合乎民情而後決然行之。自知其國以此,其觀他國之廢興成敗亦以此。”

文祥也承認,“中國天澤分嚴,外國上議院、下議院之設,事有難行”,但是,“義可採取”。

那是原時空光緒元年的事情,即1875年,距今不過十年。

關卓凡的印象中,這是中國的最高層領導,第一次議論議會民主制度,並給予正面評價,認為“義可採取”。

很難得了。

還有,文祥和關卓凡的這個“本身”一樣,都姓瓜爾佳氏,咱們哥倆才是自己人啊。

這個人,還是要想辦法攏在袖中。

蔡壽祺開始收尾,他寫道:“夫用舍者朝廷之大權,總宜名實相符,毋令是非顛倒。不然名器不貴,紀綱何由而振?朝廷何由而尊?臣不避嫌怨,不畏誅殛,冒死直言,伏乞皇太后皇上敕下群臣會議恭親王事。”

*RS

第三十三章 先禮後兵

蔡壽祺圖窮匕見:“臣愚以為恭親王若於此時引以為過,歸政朝廷,退居藩邸,請別擇懿親議政,多任老成,參贊密勿,方可保全名位,永荷天眷。”

就是說,擼光恭王身上全部行政職務,您啥都別幹了,回家裡待著,從三十二歲就開始養老吧。

至於“別擇懿親議政”的這個“懿親”,只有兩個選擇,一個醇王,一個關卓凡——是的,因為兩個嫂子認了醇王福晉做姐姐的關係,關貝子也算“懿親”啦。

能選誰呢?醇王急起來,可是話都說不利落的。

最後,蔡壽祺加了這麼一段:“即以為聖主沖齡,軍務未峻,不敢自耽安逸,則當虛己省過,實力奉公,於外間物議數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全篇都在痛心疾首,最後卻突然放緩了口氣,意思是:如果您這一次乖乖的,俺的板子就不會打得太狠,以後嘛,說不定還有機會為國家服務哦。

反過來理解亦可以:這一次您如果炸刺兒,就別怪俺們不客氣了。

這篇驚心動魄的大文章總算看完了,兩位御姐心潮澎湃。

終於定下神來,姐妹倆又把這份摺子仔仔細細地研究了幾遍,最後決定,先把摺子“留中”,暫不下發;當面和恭王說這個事,他如果認錯服軟,就算他主動讓賢,也維持了親王的體面。

這叫“先禮後兵”。

第二天軍機“叫起”,議完了事,到了“跪安”的時候,慈禧從御案的抽屜裡,取出一份白摺子,對著恭王說道:“有人參你。”

慈禧把語氣盡量放的平和。

正常情況下,為臣者聞此,當立即伏地,表示惶恐。

但恭王卻變了臉色,大聲問道:“誰啊?誰要參我?”

這可太出乎意料了!

事先想了恭王多少種反應,可就沒這種!

兩宮皇太后也變了臉色。

慈禧的聲音高了起來:“你別管誰參你,單說參你的條款好了——貪墨、驕盈、攬權、徇私!”

恭王腦子裡飛快地打了個轉,“噢,是丁浩!”

這個丁浩,是江西道的監察御史,前些日子,上了一道摺子,內有告誡大臣“勿貪墨、勿攬權、勿徇私、勿驕盈”之語。丁浩此折,不過泛泛而談,並無特指;蔡壽祺的摺子,卻刻意借了丁浩的“勢”,造成翰詹科道開始對恭王“群起攻之”的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