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戰大勝,以極小的代價,把倭國的水軍基本上滅掉了,雖然這一戰比不上歷史上劉仁軌那一次白江口之戰焚敵艦四百餘的戰績,不過總的來說,已經是了不得的戰績了,杜荷的心情也是大好。
這一戰,不僅僅打到了倭國的氣焰,更重要的是摧毀了倭國水師大半的艦船,而且一部被逼入了紀伊港口之內,另一部卻已經四散遁逃,即使他們聯合在一起對大明水師也沒辦法構成更大的威脅,更何況他們沒有聯合的機會,這種情況之下,任何一支單獨殘餘水師的力量也沒辦法再與大明水師相抗衡。
更何況掌握了目前這個石階上最先進造船技術的瓊州,在水軍方面,足可以稱得上是所向無敵,遠非倭國那些小艦船所能比擬。
首戰大勝,杜荷也不遲疑,剩熱打鐵,除了留下受創水師和俘獲戰船,另外留下了戰船三十艘。護送他們返回仁川,熊津兩地進行修整。
餘下的則直撲紀伊港口,而這個時候,倭國殘餘水師為了不讓大明水師把他們完全封鎖在港口內,決定孤獨一擲,咬著牙根幾乎把國內所有的戰船,甚至連一些漁船都派遣出戰。
之前一場海戰的硝煙還未散盡,緊接著第二場海戰又拉開了大幕,這一次,依舊以精銳的大明水師的完勝而告終,大破倭國殘餘水師於紀伊港口之外,這一戰,幾乎讓倭國喪失了所有的水師將士和船隻。
到了這個時候,大明水師已經完成了水師作戰計劃的第一步,徹底殲滅了倭國的海上有聲力量,接下來他們的任務就是封鎖倭島,而後就是陸軍的事了一一登陸倭國。
海戰大捷,倭國海上的有生力量已經被大唐盡數殲滅,接下來要考慮的,自然就是登陸了,杜荷率領的這一路除了水軍本部兵馬三萬之外,另外還搭載七萬大唐精銳步騎,其中步軍五萬,騎兵兩萬,現在,關鍵就是怎麼把這七萬大唐精銳送上倭島,畢竟想要征服倭島的話,單單靠炮艦在外轟擊可是不行的,經過馮照這幾日的探查,傳回來的情報顯示,紀伊共港布有倭軍十幾萬人,雖然裝備落後,卻也不能小覷了。
領軍之人便是,紀伊國的國主,一本道家的十三代宗主一本道季子,原本他也是想著儲存實力,坐觀成敗的,可是最終還是敵不過天皇開出的價碼,興沖沖的帶著紀伊國,大和國,和泉國,三個封國聯軍跑到海邊來阻擊唐軍了。
海軍大敗虧輸,一
本道季子也看的清清楚楚,但他原本就是個混人,在紀伊國內,也是殘暴不堪,一向都崇尚武力解決一切,他自信滿滿的過來抵禦瓊州軍登陸,是因為他相信,憑藉手中&ldo;強大&rdo;的武力,完全可以一戰成功,於是便不顧家臣的反覆勸阻,親臨前線。
倭人已經做好了防禦的準備,明軍這邊同樣在為登陸謀劃著名,倭人既然已經有了防備,貿然強攻的話,定然會造成一定的損失,因此契必合力提議,直接放棄在紀伊港登陸,直撲大阪港,也就是難波津港,從那裡登陸。
&ldo;不妥!&rdo;杜荷思索了一陣,還是否定了程鸞兒的提議,道:&ldo;南波津港附近水域情況更加複雜,我軍沒有嚮導,會有危險,而且這裡畢竟是倭人的地盤,若是貿然另選登陸地點,倭人能不知道我們的意圖嗎?雖然倭人艦船大半被我軍殲滅,但並不代表他們就不能查知我軍的動向,若是到時候,我大軍到了難波津港,而倭人早已調集了大軍嚴陣以待,我軍該如何行事?難道又要另尋登陸地點不成?費時費力,得不償失!&rdo;
一旁的馮毅聞言,吵著道:&ldo;院正何必為此煩心,倭國大軍,別說十幾萬人,就算是再來十幾萬人,在學生眼中,也不過是土雞瓦狗爾。&rdo;馮毅一向崇尚武力解決一切,打仗的時候習慣猛衝猛打,就連杜荷身邊一些親近的人都覺得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