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
這就難怪一些文人攻擊他的小說沒有文采了。
看來找這些人代寫算是找對了,他們寫出來的小說才真正符合這個時代讀者的閱讀習慣。
唯一的瑕疵是這些人的寫作風格不夠統一,看起來更像是拼湊出來的小說。
這也是代寫小說的一大特點,由於代寫的人經常替換,導致前後文風不盡相同,很容易被讀者發覺,應該找人稽核一下,儘量統一風格。
不過通俗小說說到底就是消遣娛樂,只要情節吸引人,其他缺陷可以忽略。
總體來說,林子軒比較滿意,便讓平禁亞繼續這種經營模式,培養一個寫手團出來。
平禁亞不由得意氣風發,有了這批寫手每日提供的稿子,他終於能把《通俗小說週報》改成《通俗小說日報》了,這是永珍書局向前邁出的一大步。
這些小說將來還會出版發行,這又是一筆收入。
這些作者也不侷限於寫小說,還可以寫小品文和雜文,必要時還能參與論戰,這是永珍書局的後備力量。
他似乎看到了一家大型出版社正在向他招手,而他正是這家出版社的領軍人物。
這個時候,他下意識的忽略了林子軒的存在。
經過這件事情後,林子軒開始了發散思維,這種寫作模式不必侷限於中國,還可以寫外國小說,而且是大批次的寫作。
他腦海裡有不少只知道大概情節,卻沒看過原著的小說。
比如《超人》和《變形金剛》之類的故事,他看過電影和美劇,如果寫下設定和大綱,找一批精通英文的作者寫這類小說,會不會在美國獲得成功呢?
反正只是通俗小說,不是那種需要精雕細琢的文藝小說。
想想還真有這個可能,這樣的話,就可以把這些小說傾銷到美國去,在賺錢的同時,也能影響到美國的文化。
如果以後好萊塢要拍攝這類電影,就要問問林子軒同不同意了。
這樣類推下去,日本的小說和漫畫,蘇聯的小說,英國的小說……
林子軒可以向全世界傾銷文化產品。
當然,這只是他的一個想法而已,想要實現需要極其龐大的工程。
首先,在這個時代的中國,精通英文的人並不多,他們可以找到很有前途的工作,為什麼要幫你代寫小說呢?
比如周瘦絹就精通英文,可他是《自由談》的主編,不可能幫你寫《超人》這類小說。
其次,這些小說能不能獲得成功還是未知數。
畢竟時代不同,人們對閱讀的需求也不一樣,在後世暢銷的小說放在這個時代可能會撲街,所以要慎重的選擇。
最後,這是一個長期的計劃,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財力,不是林子軒一個人能夠完成的。
他需要一個能夠長期合作的團隊。
雖然有著諸多困難,但對於穿越者來說,沒有挑戰的人生太過無趣了。
林子軒準備在上海做一個實驗,上海的租界內有著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群,說是一個聯合國都不為過,他們有著各種不同的文化和習俗。
只要摸清楚他們的閱讀習慣,就能知道什麼小說會在他們的國家暢銷。
當然,也有例外,比如俄國人。
來上海的俄國人都是逃難來的,你要是寫《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種推崇蘇聯革命的小說,一定不會受到他們的歡迎。
林子軒想首先拿日本人做實驗,日本對中國傾銷商品,林子軒就把文化反傾銷過去。
1915年,公共租界內的日本人已達到7169人。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紡織業大規模投資上海。
1923年,上海到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