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特里特,大軍距離大馬士革只有咫尺之遙。
而馬赫迪親自統帥的軍隊在橫穿沙漠之後很快就攻佔了約旦北部的安曼地區,隨後穿過死海北岸,兵進耶路撒冷。馬赫迪知道耶路撒冷是一塊難啃的骨頭,並非它的城防有多堅固,也並非它的城內有很多守軍,只因這座城是聖城,它是多個教派的聖地,城內有許許多多著名的宗教建築,這裡生活著羅馬人、希臘人、拜占庭人、敘利亞人、阿拉伯貝因都人、波斯人,然而這些平時一般見面都會互相敵視或攻擊的人在這座城裡卻相安無事,他們彼此都互相小心的維持著聖城的寧靜祥和,當有敵人來進攻時,他們卻又能彼此放下成見一致對付強敵,保護這座心中的聖地。
馬赫迪對於攻打耶路撒冷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一旦速攻不成就實施長時間圍城,但他不認為攻下聖城的時間會比一百年前的那次長達三年之久的圍城之戰要艱難,因為對於他和巴格達政權來說,攻下耶路撒冷的政治意義非比尋常。
五月十二日,攻城戰已經進行了兩個月之久,聖城內的守軍們依然在頑抗,沒有任何要開門納降的意思,但馬赫迪對此卻沒有任何辦法。
在耶路撒冷城外十里處的營地營帳中,馬赫迪的心情有些煩躁,這兩天他心裡有一種不好的感覺,但又說不上哪兒不好。
這天傍晚,攻城戰結束之後,城牆上下留下大批屍體,馬赫迪的人馬聽到撤退的號聲徐徐撤退,攻城大軍回營之後,從西北方向有一隊騎兵飛奔而來,有十幾個人,營門的望哨發現是自己人之後就向營門內的兵士打了幾下旗號,營門迅速開啟,從西北方向飛奔而來的十幾個騎兵一路毫不停歇的飛奔進了營地內,營門又迅速關閉。
這隊騎士的隊長匆匆來到中軍大帳拜見馬赫迪:“信士的長官,阿提斯將軍派我來給您送信,東羅馬帝國出兵攻打我安條克地區,我們事先對東羅馬帝國並沒防備,他們進攻速度非常快,已經攻取了安條克地區和貝羅埃亞周邊的敘利亞北部地區,現在正在向南攻擊而來,我們收到訊息的時候大軍正在圍攻大馬士革,為了後背不被拜占庭人攻擊,阿提斯將軍不得不從大馬士革撤軍,率軍北上抵禦拜占庭人的進攻了!”
這次東羅馬帝國的軍隊進攻速度太快了,馬赫迪略微一想就知道了原因,阿拉伯人並不善防守,當年拜占庭人在安條克地區修建了大量的堡壘,而阿拉伯的軍隊並沒有把這些堡壘利用起來防守東羅馬帝國的進攻,但是拜占庭人這次進攻卻利用了這些堡壘,在利奧的率領下,東羅馬帝國的軍隊以這些堡壘為跳板不斷快速向前推進,但守衛這片地區的阿拉伯將軍發現東羅馬軍隊的進攻之後立即集結軍隊來迎戰,卻發現東羅馬人都躲進了堡壘中,他們立即組織兵力進攻堡壘,但遭到了埋伏在外面的東羅馬帝國的三千重騎兵的衝擊,幾乎全軍覆沒,利奧不費吹灰之力就攻陷了安條克地區,並迅速揮軍南下偷襲貝羅埃亞,貝羅埃亞的城堡原本是一座極為堅固的高大城堡,想要攻破它不是那麼容易的的,但阿拉伯守軍準備不足,又遭到偷襲,一個照面就被利奧率軍攻破了,在這座敘利亞北部最堅固的城堡被攻陷之後,阿拉伯軍隊在西利亞北部幾乎無險可守,周邊其他城鎮也很快相繼陷落,這才造成阿提斯不得不結束對大馬士革的圍攻,率軍北上迎戰利奧大軍。
這幾年馬赫迪經過磨練,在軍事上的才能進步不小,他原本應該很生氣阿提斯不經過他的同意就擅自接觸大馬士革之圍並率軍北山迎戰東羅馬帝國的軍隊,但是他知道阿提斯這樣先斬後奏的做法是沒錯的,戰事太過緊急,阿提斯一定是等不到他的指令就率軍北上,因為一旦讓東羅馬帝國的軍隊殺過來,他和阿提斯的兩路大軍就都危險了。
但是阿提斯突然撤走,卻又讓馬赫迪和他的軍隊處於危險的境地,被接觸圍困的大馬士革軍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