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的誤會!
李明明點點頭道,&ldo;知道了。&rdo;
既然你張生不要臉,就別怪我潑你髒水了。
李明明靜靜心神,招呼婢子們,&ldo;我要做功課了,阿朱磨墨、阿青鋪紙,&rdo;自己把書攤開,又道,&ldo;紅娘、阿紫去幫我煎一碗茶來吃,別又放胡椒又放姜的,要清清淡淡的,用阿姊給我的那甕梅花雪水。&rdo;
婢子們都脆生生答應了,動作起來。
紅娘滿肚子思量,攜著阿紫出去了。
上巳節轉眼就到了。
今天全家都出動了,一拉溜的車馬,頗有世家氣派。整個長安城差點交通堵塞,平時一個時辰的路,今天走了小半上午才到曲江邊。
王氏根據往年的經驗,一開坊門便派僕人出來佔地方,所以崔家得以佔了一個臨江有石有柳的地方。
看著這漫山遍野的香車寶馬,紅男綠女,一片的帳篷、氈墊,以及摻雜其中的步障、屏風,李明明總算見識了唐朝人的上巳節盛況。
一年一度的節日,又有郎君娘子們在,鋪陳自然與李明明她們看馬球時的小打小鬧不一樣。
奴僕們展開畫了水墨風景的屏風,鋪了大紅氈墊,放上一圈矮几,又燃了香,几上擺放著酪漿、煎餅、桃花糕、胡餅等物,郎君們座位前還有酒。
雖有崔鶯鶯的記憶,李明明仍然咋舌,一個春遊,好生講究!
崔大伯喝了兩盞酒,斜倚著旁邊的石頭,笑道,&ldo;大郎去舞一套渾脫劍來。&rdo;
&ldo;是,阿耶。&rdo;大堂兄站起,來到旁邊的空地上,拔出腰間佩劍,舞了起來。
真箇淋漓頓挫,豪邁萬分!李明明看得目眩神馳,平時見大兄溫文爾雅得很,聽說在國子監學得也很好,今年要考進士的,沒想到竟然是文武全才!
崔三叔看得興起,口占一首《觀大郎渾脫劍器舞》七絕。
李明明內心澎湃,這才是大唐氣象,這才是士族風流!
崔大伯還不盡興,讓大娘吹一曲簫來。李明明才知道,原來大娘最擅長的樂器不是琴,而是簫。
大娘吹的是《舞雩曲》,誰做的已經不可考證,據說是根據&ldo;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rdo;這段做的曲子。
曲子歡快清新,這個時候聽,特別應景。
李明明想起《射鵰英雄傳》上跟《論語》這一段有關的笑話,不由得翹起嘴角。
大娘一曲畢,崔大伯道,&ldo;適才看二孃微微一笑,似有所得,說來聽聽。&rdo;
被大boss點名,李明明並不緊張,崔家人都不錯,崔大伯看起來也不嚴厲,當下笑道,&ldo;兒適才想起一個問題,請教伯父:孔子弟子達者七十二人,多少已經成年,多少還是孩子?&rdo;
崔大伯沒想到遊宴之時,侄女竟然請教起孔子的問題,還這樣刁鑽。
眾人也一副看怪胎的樣子看李明明。
李明明只笑吟吟地等著。
崔大伯想了想,坐直了身子,諸典籍中好像並無關於此的記載呢,當下尷尬一笑,把諸人都拖下水,&ldo;你們誰知道?&rdo;
誰也沒想到這腦筋急轉彎似的問題,都看李明明。
李明明笑嘻嘻地公佈答案,&ldo;剛才阿姊吹《舞雩曲》,冠者五六人,五六是三十,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加在一起正是七十二。&rdo;2
眾人鬨笑,大娘握著帕子一邊笑,一邊推李明明。
&ldo;好個慧黠的小娘子!&rdo;
屏風後走出兩個人,一個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