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
楊四娘行走江湖,自然知道“千里官家”的名號。
江湖講究信義。
行走江湖靠得就是誠信義氣,水泊梁山的好漢因義起家,所以才有“聚義堂前三滴血,一世前程義當家”的說法。
宋朝因水泊梁山綠林好漢結義而盛行結義之風,江湖也義氣之風盛行,義氣成為行走江湖的準測。
官家的江湖地位,靠的就是信義二字,貨行千里守時守則,不失一分,不損一毫。
相傳,官家經營漕運初年,為江南錦繡行運送繡花針一千枚,官家並未因為運費低微而拒運,相反還一再承諾當如期送達,視為重物。
數日後,貨主如數收到千枚繡花針。當他看到一條載重千餘斤的貨船,居然空空蕩蕩,連忙說道“船家千里船行,只為空船送針,叫人佩服。”
官家老爺子只是低聲答道“信守約定,不言餘利,千針雖小,不差分毫。”
從此官家聲名遠播,在江湖上也有“千里官家”的名號。
官家“信守約定,不言餘利。千針雖小,不差分毫。”也成為官家立足於江湖的信條,也是官家行走江湖的標準。
楊四娘想起官家過往盛名,思定氣沉,放眼望去,見一條大船脫開船隊如魚而至。
“在下,漕船官威前來拜山。”
官家老爺子官威一身青衣素袍,眉目清寧,面色沉定,聲音如洪,威威立站船頭像一棵百年蒼松穩如盤石,又似千年勁柏,堅毅踏實。
“哈哈,早己聽聞千里官家官老爺子義行江湖,不差毫釐,今日一見更是氣宇軒昴,堪比少年。”
楊四娘言語雖說有些江湖,但也卻是實情,她感覺官家家主官威大氣凜然,比起一路爭相逃命的少年要強上許多。
她見過許多為躲避戰亂流落的各處異鄉人,一旦被抓到水寨,皆是面色懼歷,心生膽怯的人大有人在,更有甚者,哭天泣地嚇得屁滾尿流,皆是膽小怕事之人。
對待這些膽小鼠輩之人,楊四娘統統敢走,一律不留,此等貪生怕死之人,成不了抗金的大事,反而會在作戰時背叛水寨,賣主求榮。
這是她用人的標準,大凡膽氣過人的落難之人,她都想方設法留在水寨,一起抗金禦敵。
然而官家老爺子一身正氣,神色沉如靜水,確實讓她佩服。
“哈哈!”
官威聲音爽朗,開口笑道,接著又看看站在楊四娘身旁的唐天,不禁驚奇,思緒翻轉。
這小生不是前些日子與小女一同隨行的人嗎?難道他與水寨也有牽掛嗎?
不免多看幾眼後,定下心神,朝著楊四娘抱拳說道:“楊大當家,巾幗之眉,男兒堪比,十八里水寨山水相連,經略有道,官某佩服。”
真能扯蛋!
唐天聽著二人江湖上的套話,暗嘲一句。
他終於聽到官威臉上不悅地質問,楊大當家為何打傷小女,困留水寨。
打傷小女,困留水寨。
唐天聽罷,便知一定是小人凌禁告了黑狀,顛倒黑白,於是朝著官威身後望去,沒有發現凌禁的身影。
楊四娘淺淺一笑,明知故問道:“官家老爺此話怎講。”
官威看著楊四娘淡定自若的表情,轉身看看身後,並未發現凌禁的身影,心中一震,知道問題複雜了。
腦海閃現多種可能,正當雙方猶如之際。
突然間一隻飛箭拉著長長的風音呼嘯而來。
官威與楊四娘都楞楞地看著對方,都認為是對方放的冷箭,可是又都狐疑。
為什麼冷箭都不是朝自己箭的呢?
大家都在驚呆之際。
“咕咚”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