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他國,多數人被遼國、金國強遷至契丹、女真、遼東等地,本屬高麗族人的渤海人多數逃回高麗國。
因為大唐的離間、爭奪高麗統治權等諸多問題,渤海國與高麗國世代為敵。
鴨綠江北岸就是外遷遼東的渤海國人,居住地就是後世的遼省丹東地區,南岸的保州則是後世朝鮮的新義州,宋時高麗稱為保州。
軍力佈置上,保州對面,隔江而治是金人控制下的渤海國遺民,控制整個鴨綠江口以北一側,靠南一側原則上由高麗國掌握。
原則上控制就是沒有控制。
究其因由,高麗國海岸線綿長,從東、西、南三面臨海,北面臨江,嚴格意義上講,四面依水,打造水師時間長,花費巨大,非一世之功。
又因高麗國一直都是宋朝的附屬國,安餘一隅,未曾花費全力打造精備水師。
近年來,倭人海盜頻繁襲擊海上商船,襲擊漁船,侵擾南方諸地,高麗水師將僅有的水師力量調守南方,用來抵抗頻繁襲擾的倭人,基本喪失了對鴨綠江口的海上控制權。
高麗國北方隔江而治的渤海國,情況同樣不容樂觀。
一直以來,渤海國重兵防備遼國、金國,重視步兵、騎兵建設,基本未建立規模水師,只是象徵性地在周邊派出小船巡邏。
因此,兩國相安無事,金滅遼後,金人控制渤海國,逐漸在渤海國內打造水師。
“可知金人水師數量、船型、配備。”
李寶水師出身,知道察敵關乎戰事成敗,將士生死,於是盯著資深水兵質問道。
“將軍,目前,我軍並未掌握金國水師情況,只知有商船行經。”
唐天看了眼正在出神的李寶,又看看旁邊的太子老王,心中一怔,楊四娘心領神會地讓水兵退下。
“敵情不明。”
李寶實話實說後,轉頭意味深長看著一側的唐天。
“過了秋天,進入冬季,一旦進入冰封期,江面無法行船,依我看,敵人水師不會太多,應該以運輸行商為主。”
唐天知道東北的冬天極寒,江河結冰,差不多到第二年四五月才能解封。金人一向重視騎兵,不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打造水師,讓戰船閒置半年之久。
另一個重要原因,鴨綠江口不是不凍港口。
不凍港。
放眼整個東北地區,大連是東北第一大不凍港口,另一個不凍港口就是遠在幾百裡外的海參崴,就是後來被俄羅斯強佔,被改名為符拉迪沃斯託克。
海參崴遙不可及,金人不會選擇在此建立水師基地,唯一的可能就是後世的大連。
後世大連,宋時稱為“三山浦”,又叫“三山島”,因大山島、二山島和小山島組成故而得名。
金人如果從水路增兵,極有可能從三山浦出發,然後直抵鴨綠江口,從保州沿岸登陸。
李寶贊同地點點頭,然後隨著唐天的目光盯著海圖,幾個人的目光都從海上航道,轉向陸上的山林。
高麗國除了綿長的海岸線,山林眾多是高麗國的又一大特點,山地行軍同蜀道行軍不相上下,行軍困難更是實情,難度可想而知。
李寶看著唐天,道:“老六,此次行軍,輕裝簡行,糧草運輸也是難題,我軍攜帶軍糧僅有月餘,可速戰速決。”
“現在敵情不明,如何速戰?”太子老王盯著李寶答道,轉頭又看看唐天。
“是呀,海上行軍尚需三日,陸上至少一日,整備軍需物資一日,我們順利到達保州需五日時間,一旦保州有變,需要兩到三日才能解決,就算我們進了保州,保州之糧也難維繫幾萬人的吃用,如果大軍沿陸路回堵,差不多需要十日時間到達北山古城,糧草還算充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