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他們不是留下二百人麼,張王兩家的內院有多大的本事相信無須臣多言,有他們在,六詔之主留不留手下的得力之人有何區別,二百人撐起整個六詔地區的行政足夠。甚至是浪費。
說句實話。張王兩家的內院來參加科舉,會使我大唐無數優秀的舉人落榜而歸。把他們放到地方上為官,無數地方官員當羞於見人,朝廷敢對地方官員實行俸祿而收土地的政策,也正是因為有此底氣。”
李隆基高興起來,眼睛笑得眯眯上,對蔣岑說道:“正是。收了土地就收了,地方官敢集體罷官,朕就讓張王兩家的內院頂上去,比他們沒罷官之前或許更好。”
“陛下贊謬了,臣家中的下人可沒這等本事,臣恐慌。”張忠連忙出聲辯解。
“十多年的教導與培養。難道朕還不知道他們的本事?更早之前,你去陸州當刺史,那時還沒培養如此多的人吧?你家的內院就把整個陸州的行政和軍務支撐起來了,朕可曾說錯?”
李隆基不給張忠辯解的機會,直言道。
張忠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應對。
高力士同樣附和著李隆基,說道:“過後我們才知道,在救災的時候,小寶和鵑鵑才是真正發號施令的人。他二人把物資和人員排程的井井有條。可惜我大唐除了他們,再也找不到第二個如此的孩子。”
“僥倖僥倖。”張忠實在找不到別的話來說了。
“僥倖不僥倖的看看現在的六詔歸順的事情便知。朕繼續跟你們說,來的人除了六詔之主手下的得力人員,還有全部的十四歲以下的孩子,大部分的老人,以及沒有成親的女子。
留在六詔的是一小部分經驗豐富的老人,身體強壯的青年,和已經嫁人的婦人,他們要留下來建設地方。
歸順書上有寫,他們只攜帶一點點糧食,已經出發,轉道益州,從那邊過來,先到京城讓我看看,然後再另行安排,他們沒有錢,更拿不出其他的東西來交換。
我們需要把他們一路上的衣食住行安排妥當,還有醫療得跟上。小寶和鵑鵑留下的人發電報過來,說所有費用全由他們解決,但朕覺得不好,小寶和鵑鵑做的已經足夠,錢就由朕來出,現在需要諸卿安排。”
李隆基說出六詔歸順的具體行動,而後臉上帶著別樣意味的笑容掃視著眾人。
群臣傻了,包括張忠在內,都知道小寶和鵑鵑厲害,但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他們竟然厲害的這等程度,呆兩天,路過一趟,整個六詔的來人、未嫁女人和未來的希望孩子們就全遷徙到大唐來。
這確實是歸順了,這才是真正的歸順,除了一些個青壯用來幹活,還有婦人陪伴和做家務,整個部落的人全來啦?
他倆兒在那裡究竟幹啥了?是,他們一萬多人的隊伍戰鬥力足夠強,但就可以溜達一圈周圍的國家和部落全趴下?強的沒邊了吧?
李隆基喜歡看到臣子們驚訝的神色,覺得很解氣,平時自己護著小寶和鵑鵑,總有人面上不顯露,心裡卻不服氣,現在服不服?
這就叫能力,你們一個個的驚訝,還不是覺得自己做不到,現在小寶和鵑鵑做到了,下次誰在不服氣,就找個周圍還沒收服的偏遠地區的部落派你過去。
不需要你過去幾天解決問題,讓其歸順,給你半年的工夫,看看你行不行。半年時間做到了,你回來,朕也護著你,做不到,繼續在那裡待著吧,沒本事又疾賢妒能,朕不需要你在面前晃悠。
“誰想主動負責此事?現在給我給拿個計劃和預算出來,我聽聽。”李隆基語氣淡淡地問道。
群臣不出聲。
張忠猶豫了一下,手去碰話筒,還沒等碰到,陛下的聲音傳來:“永誠你把工部管好了,其他的事情用不到你。”
張忠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