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的東西。
實際上它們只會影響一些微不足道的支線,根本不會影響最終的結局。
裴謙這麼做的原因很簡單,如果遊戲玩法可以影像最終結局的話,那還怎麼噁心玩家?
如果窮人可以逆襲、富人可以免於被殺的命運,那不成了爽遊了嗎?
絕對不行!
而且「表面上可以選、實際上沒得選」的設定,在遊戲行業中本來也算得上是失敗的設定,大部分遊戲這麼做了都會被罵。
遊戲中的程序,只到壯年時期,也就是大概50歲左右。
論語中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對於裴謙來說,如果選擇一個讓富人玩家被殺的時間點,五十歲最合適。
太早了,遊戲內容不夠;太晚了,噁心不到人。
五十歲的富人正是年富力強的事業騰飛期,已經獲得了非常優渥的生活環境,多半擁有不錯的婚姻和前途無限的子女,這個時候死掉,應該是最讓玩家無法接受的時間點。
而窮人……到了五十歲人生基本也就定型了,孩子身上類似於父母的特質也已經顯現出來了,這種貧窮的迴圈也已經初現端倪。
總之,在這個歲數結束遊戲,恰到好處。
當然,除了這些固定的人生流程之外,遊戲進行過程中也會加入一些突發事件。
例如:車禍、生病、孩子的校園霸凌、買房被坑、自然災害等等。
這些突發事件,也會輕微地改變遊戲的流程,同時也會清楚地表現出窮人和富人在面對這些突發事件時,抗風險能力的差距。
吸取了《遊戲製作人》的教訓,裴謙這次不打算做任何的旁白。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