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要親自去試驗新犁的想法,一眾文武百官的臉上紛紛露出驚訝之色。
自從太子率軍征伐高句麗大勝凱旋後,整個人變得比以往更加積極,而且也更加關心百姓疾苦。
這樣寬厚為民的儲君,不僅是百姓之福,也是他們這些人的福氣。
于志寧和張玄素兩人看著越來越有帝王之相的太子,他們的心裡充滿了唏噓。
原本他們以為太子無可救藥,而魏王才是那個德才兼備的儲君人選,沒想到時間狠狠地打了他們兩人一巴掌。
太子還是那個丰姿峻嶷,仁孝純深的好儲君,而魏王卻是陰險狡詐的卑劣之徒。
而且魏王的氣量之短,連給太子提攜也不配。
他們二人在心裡感慨一番後,也把目光放在李承乾和杜荷的身上。
在返回長安的路上,他們二人也促膝長談過,認為重新倒向太子才能保證他們未來的權益。
只是如何跟太子修復關係,卻是一件麻煩之事。
就在朝中文武大臣心思各異時,李世民接著把目光放到杜荷的身上,並緩緩開口說道。
“工部尚書,如果你們工部革新的直犁有明顯的改進,朕給你們工部記大功一件!”
“只要做出有益於農耕的物具,朕都會重重賞賜!”
聽到李世民許諾要重重賞賜他們,工部侍郎虞昶和四司郎中,他們頓時變得興奮起來。
杜荷在大部分大臣嘲笑的目光下,持著笏板深深地躬身行禮道。
“臣定會和工部的所有同僚,竭盡全力把新犁做出來,不負陛下和太子殿下的信任。”
李世民持著半信半疑的態度點了點頭,並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多說。
其他幾個尚書都是老成持重之人,他們守舊有餘創新不足,所以李世民也樂意看王剪這樣的年輕人折騰。
坐在杜荷身後不遠處的褚遂良,他在看到太子也摻和進來時,便失去在朝廷彈劾杜荷的心思。
既然陛下和太子都容許杜荷瞎胡鬧,他再彈劾杜荷反而會背上嫉妒賢能之名。
接下來九寺五監的主官,輪流彙報了各部門的事情。
李世民看到沒有要事需要商議,於是他的目光在李承乾、于志寧和張玄素三人身上掃過,隨後站起來說道。
“今日朝會到此結束吧。”
“太子、于志寧和張玄素,你們隨朕去兩儀殿!”
文武大臣看到陛下竟然把兩位大臣叫去甘露殿,他們的臉上頓時露出濃濃的好奇之色。
不少人心裡冒出同樣一個想法,陛下難道想讓這兩位大臣重新去東宮任職?
杜荷對此並沒有太大的詫異。
因為現在李承乾的勢力越來越強大,如果不加以遏制,肯定會威脅到李世民的地位。
李世民為了不和太子爆發矛盾,肯定要插手東宮的勢力。
“恭送陛下,太子殿下。”
文武百官一齊躬身行禮,隨後目送李世民和李承乾幾人離開太極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