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到馬刺隊進攻的回合,依舊是主打內線,這是能夠意料到的。
馬刺隊的進攻,必須從內線發起,只有這樣,才能更具有成功率。
而在防守上,超音速依舊堅決貫徹包夾戰術,輕易不給內線單打的機會。
至於說放空了外線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真要是這樣,那麼超音速被打死,也是理所應當的。
果不其然,鄧肯剛準備要球,超音速已經提前包夾,根本不給機會。
約翰遜也沒有傻愣著,立刻把球轉移到側翼,成功把球給到內線。
大衛羅賓遜持球,魯本帕特森嘗試包夾。
不得不說,相同的戰術在多次使用之後,大家都能夠很好地應對。
無論是馬刺隊的內外線結合,又或者是超音速隊的包夾戰術,大家都非常熟悉。
這不,魯本帕特森剛準備包夾,大衛羅賓遜已經把球再回給埃利奧特。
而魯本帕特森,似乎對此早有預料,包夾到一半,就已經準備回撤。
埃利奧特抓住了一閃而逝的機會,三分線外突破一步,直接高位跳投。
看到這一幕,王昊頓時無語。
特麼的,你都幾乎踩著三分線投球了,就不能再往後退上一步?
就退這麼一步,難道還會對命中率有多大的影響?
可是球一旦進了,那可要多一分啊!
沒辦法,這就是如今這個時代的侷限,三分球的存在並沒有特別大的意義。
尤其是那些個老派交流,對於三分球的感官,並不是那麼有好感。
除了防守贏得總冠軍之外,還有一句話,得中投者得天下!
否則的話,以喬丹的天賦,為什麼能夠練出無解中投,卻在三分大賽上被訂上恥辱柱?
要說天賦的原因,王昊絕對不信。
只能說,在那個時代,nba對於三分球的重視遠遠不夠。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算是喬丹,也不可能對三分球有太多重視。
高位的兩分球,這是埃利奧特的投籃熱點,結果依舊沒有。
就這樣,雙方你來我往,卻是非常艱難。
四場比賽的洗禮,雙方已經非常熟悉,可謂是你知我長短,我知你深淺。
而且,四場鏖戰,無論是身體上,還是精神上,都已經非常疲憊。
在這樣的情況下,常規套路的效果已經非常小了。
可要說非常規的手段,在第五戰生死戰這樣的氛圍下,這些角色球員撐得住嗎?
首節比賽已經進行了6分24秒,超音速以10:9,領先著1分。
不得不說,這個比分很尷尬。
雙方誰也奈何不得誰,換一個說法,那就是誰也沒辦法打破僵局。
常規戰術不管用,非常規的人員不靠譜,這種情況就看誰能打破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