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激勵眾生的精進。
卯四、喻本實不滅
其父聞子悉已得瘥,尋便來歸,鹹使見之。
這個父親看到兒子在他暫時離開的時候就努力地服藥而痊癒,就很高興了,不久之後再一次地到來。
現在有一個問題,諸位!佛陀離開以後到哪裡去了?當然回到法身了,所以他能夠再回來。就是說,佛陀為什麼一次又一次地再來娑婆世界,然後離開以後再來?就是他背後有一個本門在支援他,所以本實不滅。就是說,佛陀憑什麼能夠片段地片段地度化眾生?因為法身常住,他有一個根本在支援他。
其實,佛陀的法身就是隨時知道(後面經文會說)他隨時知道哪些人善根成熟了。你不用跟佛陀講,你的往生的善根成熟了,阿彌陀佛絕對知道,他的法身一定知道。他也知道什麼時候會開始來跟你感應道交的。所以,佛陀為什麼能夠精準地知道什麼時候該來,什麼時候該離開?因為佛陀的法身是常住不滅的,這個是本門,是跡門的一個根本,它永遠支援跡門,知道什麼時候該出現,什麼時候該消失。所以佛陀是用二門度化眾生。
醜二、治子實益喻、喻上總結不虛
諸善男子!於意云何?頗有人能說此良醫虛妄罪不?不也,世尊!
諸善男子!於汝意云何?難道真的有人能夠說這個良醫的暫時離開是犯了虛妄之罪嗎?難道他放棄了救拔諸子嗎?“不也,世尊!”不是這樣子的。
所以,諸位!佛陀的現身說法,不在於壽命長短,也不在於長期陪伴,關鍵是怎麼樣做對我們能夠產生真實的利益。這個就是所謂的真實不虛。佛陀所做的一切都是讓你增上的,他覺得離開對你有好處他就離開。他離開你以後,覺得你善根成熟,又再出現。所有一切只有一個目的——讓我們得到真實的受益。
子二、合法
佛言:我亦如是,成佛已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只劫,為眾生故,以方便力,言當滅度,亦無有能如法說我虛妄過者。
前面是一個譬喻,良醫治子喻。這以下合法。
“佛言:我亦如是。”佛陀成就法身以來,法身的壽命是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只劫的時間,那麼可以說是佛壽無量。為了救拔眾生故,佛陀的應化身就不斷地示現出生,也不斷地示現滅度。那麼在一生一滅當中,你不能夠說我是虛妄的,違背了我度化眾生的本願。不是的。因為這個對眾生是有幫助的,是得益的。也就是說,佛陀度化眾生的模式是非常圓滿的。你看佛陀的模式是雙向的,兩種軌道:一個是本門的法身常住,一個是跡門的三世益物。
這麼圓滿的度化眾生的模式,但是有一個地方是一個問題:佛陀不能夠去改變我們的善根。這點佛陀做不到。佛陀只能夠善巧地引導我們的善根,讓它慢慢成熟。所以從這個地方來看,其實我們是否得度,是操之在我們自己了。你想想看,佛陀法身常住,他隨時跟我們感應道交,那麼為什麼有些人得度,有些人不得度呢?這是我們自己的問題了。
所以這個地方,有兩個地方值得我們注意:
第一個,就是皈依的善根。你不能長時間沒有修三皈依,這是很可怕的。就是你身也不拜佛,口也不稱念佛號,內心也對佛陀的佛像不生恭敬。
借相修心嘛。你看我們修一心三觀,要即空,還要修即假。你看我們在修空假中三觀的時候,拜佛,“能念所念性空寂”,對不對?安住一念的清淨心,離一切相。但是,“感應道交難思議”,就是讓佛陀的佛相在一念心性中現出來,“我此道場如帝珠”,就是所謂的利用假相來修心。所以,空假中三觀就是先回到一個清淨心的平臺,然後把佛相現出來;現出來以後,你這樣子透過對這個相狀的禮拜、讚歎、恭敬,欸,你的內心產生了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