慮著父親李淵的話。
有些話,他覺得也有道理,適時的忍讓,忍辱負重一時,也是為了以後翻盤。可若讓他現在向突厥求和,割地陪款稱臣納貢,這不可能。
“父皇,朝廷能打仗的將帥很多,李靖能徵,李績善戰,秦瓊勇、尉遲恭勐、程咬金敢,羅士信悍,能征善戰的將領很多,但朕更信任李超,他能謀善戰,尤其是大局觀把握最好。選李超為帥,他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打,也知道什麼時候該收手。李超之前跟朕說過一句話,這次出征北伐,打其實是為了和。先打,然後和。”
李淵搖頭,“朕不信張三。”
“陛下,文遠叫李超,是我大唐宰相,檢校中書令、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戶部尚書還是太子太師、太子詹事等,朕絕不會懷疑李超的忠心。”
“也許現在他對你忠心,可你這樣用人也是不對的,現在他就是宰相了,是太子太師了,還給了他三百里封地,兩千多戶的真封,那你想過沒有,如果這次他真的打贏了,到時你要如何賞賜酬功?難道封他太師?封他中書令?皇帝啊,這個李三,才二十六歲!”
李世民點頭,“朕知道,李超今年二十六,但朕今年也才二十八,朕還年輕,朕正需要李超這樣年輕有為又忠心耿耿的人。”
李淵又些不高興的哼了一聲,“算了,我說什麼話,你現在也聽不進去,我說那些都是為了大唐,為了我們李氏江山,可你卻總覺得我在離間你們君臣之情。罷,你自己好自為之吧,莫真等到了有一天,你才來後悔莫及。有句話算是我做父親的給你的忠告,你是皇帝,李三是你的臣子,因此你們不應當成為朋友,君臣永遠也不應當成為朋友。不要讓你們的關係越過這條線,要不然,後悔的是你自己。再則,李超永遠只是個外人,他並不是真正的李家人,你記住這點。”
李淵一席話說完,便讓人送客。
李世民也不願意再呆下去,起身告辭,離開的路上,父親的那些話總在耳邊迴響。(未完待續。。)
第752章 長孫無忌
“預祝老師馬到成功,旗開得勝,早日凱旋!”
漢水河邊,承幹代表皇帝為出征大軍送行,頭上束髮金冠,身披一件黃金甲的太子,也很有幾分小將軍的樣子,他親手倒滿一杯酒遞給李超。
“不能和老師同行,實在是遺憾。想起去年,隨老師一起圍剿土蠻,恍如昨日。”
李超接過太子的酒,一飲而盡。
“殿下在襄陽等待前線捷報就好!”
貞觀元年,十一月初一。
李超帶著三千兵馬,以北伐元帥的頭銜,前往河套豐州,那個他世封刺史的州,去接替長孫無忌,併成為整個大唐北方六道的最高統帥,統一指揮這場實力懸殊的大戰。
以十萬對四十萬。
其實是以四萬對四十萬,因為整個戰線上河套平原會是戰場的關鍵點。而在河套平原,總共就四萬人,後套平原的朔方軍兩萬,前套平原李靖的河東軍兩萬。
有人看著李超遠去的隊伍在嘆息,說李超不可能再回來。
也有人則在議論,說趙國公再回來時,可能就成為趙郡王了。
後套,豐州。
夜已經很深,站在豐州城上往遠眺望,還能看到彎曲的黃河支流屯根水。在夜色籠罩下,豐州城一片死寂。
剛收復豐州時的熱鬧景象已經不見,商人們總是嗅覺靈敏的,他們早已經嗅到了這片豐饒的河套平原的戰爭氣息,早早的南下靈州,避開了這片地方。
夜色很冷,長孫無忌在城樓上遠眺,風吹的他的披風唿啦啦作響。
腳步聲由下而上,大鬍子李思摩拾級而上。
“相國。”
“去年李超收復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