吧。
“昔叔孫通為高皇帝制禮,高皇帝恐其難學也,叔孫通乃雲:‘五帝異樂,三王不同禮。禮者,因時世人情為之節文者也。故夏、殷、周之禮所因損益可知者,謂不相復也……’”
漢朝建立之初,本來沒有啥朝廷禮儀,一方面是自劉邦以下,君臣們大多是鄉下老粗(就連蕭何也不過縣中小吏而已),懂個屁禮啊?另方面則是因為惡其胥餘,把秦禮也全都給廢除了。結果導致朝堂上亂糟糟的,甚至於“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搞得劉邦這個頭大呀。
於是孫叔通就趁機跳了出來,跟劉邦說我幫您制一套禮儀出來吧。劉邦還有點兒含糊說我手下都是一票老粗,禮儀那麼高大上的玩意兒,他們學不會可怎麼辦?對此,孫叔通就說了上面是勳複述的那段話,意思是各朝各代,禮儀都不盡相同,咱們可以刪繁就簡,弄個閹割版出來……
是勳隨即就又加了一句話:“是知叔孫所制,非古禮也。”意猶未盡,話似乎還沒完,但他及時閉嘴,不說了。
他也不說禪讓之禮自己懂不懂得,光提叔孫制禮的古事,那就很容易引發歧義啦。在曹操聽起來,是勳是說:不必遵循古禮,您要是真想接受禪讓,那我就現給您編一套出來。然而也可以有另外一種解釋,就是說古禮因時而廢,如今不可遵從——禪讓?乃不合於今時今日也。
你瞧,我沒有直接捧曹操的臭腳,來劉歆那種大國師的角色,在強權下曲言而諫,此亦不失儒宗的身份啊。
好不容易給糊弄過去了,等到散朝以後,是勳就悄悄地問曹操:“主公適才殿上所言,得無詐乎?”你只是想恐嚇皇帝吧?是吧是吧?
誰料想曹操斜斜地瞥了他一眼,沉聲道:“宏輔以為孤不足當耶?”你是不想讓我代漢自立吧?
我去!是勳當場就噴了——你特麼竟然想玩兒真的呀!(未完待續。。)
ps: 喪事雖完,總還有一些雜事纏身,我會努力碼字的,但暫時仍然無法保證更新時間,只能五點以後,儘量趕早了,還請大家原諒。
第二十一章、衣錦榮歸
在原本的歷史上,曹操終其一生都未曾篡位,還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原因是多方面的,一則孫、劉覬覦在側,而且仍呈上升趨勢——蜀漢之衰退,自劉備夷陵之敗為始;孫吳之衰退,自孫權稱帝為始——曹操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驟行篡僭之事。二則他終究是漢臣出身,原本的志向不過以“漢徵西將軍曹侯”之名得終而已,最後一步,不是那麼容易突破心理障礙,邁得過去的。
然而此時曹家的勢力比原本歷史上要強大許多,荊州已得其半,孫氏苟延殘喘而已,涼州雖然仍在呂布手中,東北卻平了公孫,北方制壓鮮卑,足可相抵。就是勳原本的想法,待到天下一統,曹操就算突破不了自家心防,也攔不住屬下給他“黃袍加身”啊,將會實實在在出現一位魏武帝,而不是兒孫所追尊的。
可是這會兒終究還未能完成統一啊,曹老大你著的什麼急呦!
曹操著急,其實還就是是勳所勾引的。本來荀彧、王必之死,就使得曹操暴怒如狂,偏偏是勳還把矛頭指向了劉協,恨得曹操幾乎就想揮起一劍,把那小皇帝一劈兩段。要是別的什麼人,哪怕朝廷重臣,曹操說殺也就殺了,偏偏他不好殺皇帝啊……
既然如此,那就先把那傢伙從皇帝的寶座上給扯下來再說!
曹操挺鬱悶,他在前線浴血奮戰,漢臣們在後方不停地拆牆角。最可恨也最無奈的。前線打得越好。他本人的權柄就越重,漢臣們對他的不信任感、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