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即位為王
金春秋回國後,新羅實施了一系列唐化與中央集權化的政策。這些改革措施雖然以真德女王的名義實行,但一般認為是金春秋在背後主導的結果。例如,新羅改穿唐朝官服、遵用唐朝年號,將原來作為王室家臣的內帑機構“稟主”改造為“執事部”,設立“中侍”為其長官,削弱和取代過去和白會議的許可權。這些改革不僅加強了中央集權,還提升了新羅的行政效率和國家治理水平。
永徽五年(654年)三月,真德女王去世,具有王位繼承資格的“聖骨”徹底斷絕,新羅王位只能在真骨貴族中挑選。起初,群臣推戴上大等(和白會議的首腦)閼川,但閼川謙辭道:“我老了,沒有什麼值得稱道的德行。現在德高望重的莫過於春秋公,他真的可以說是濟世英傑啊!”金春秋三次推辭,最終在群臣的堅持下登上了王位,成為新羅第一位出身真骨的國王。同年閏五月,唐高宗得知真德女王去世的訊息,下詔冊拜金春秋為樂浪郡王、新羅王,並加授開府儀同三司。金春秋的即位過程中,金庾信也出過大力,作為回報,金春秋將自己的女兒智照(即智炤夫人,金庾信的外甥女)嫁給金庾信,從而形成了“兩金體制”,共同治理新羅。
,!
金春秋初立之時,高句麗趁機聯合靺鞨入侵新羅北境,佔領了33座城池。新羅向唐告急,並宣稱百濟也聯合高句麗參與此次行動(後世有觀點認為百濟並未與高句麗結盟,是新羅為了嫁禍百濟而故意在唐朝面前虛構麗濟同盟)。永徽六年(655年)二月,唐高宗應金春秋之請,派程名振、蘇定方出擊高句麗,以緩解新羅北界的壓力。這次軍事行動有效地遏制了高句麗的攻勢,減輕了新羅的軍事負擔。
除了高句麗外,新羅與百濟之間的戰爭也在金春秋任內持續著。永徽六年(655年)九月,金庾信率軍佔領了百濟的刀比川城(今韓國忠清北道永同郡陽山面)。然而,顯慶四年(659年)四月,百濟又佔領了新羅的獨山(今韓國慶尚北道星州郡禿用山城)和桐岑(今韓國慶尚北道龜尾市仁義洞)二城。金春秋派人令其在唐充當宿衛的兒子金仁問乞師,請求唐朝出兵援助。這一請求得到了唐高宗的支援,唐朝隨即派遣軍隊支援新羅,從而拉開了新羅統一三國的序幕。
四、齎志以歿
無論是對新羅國家還是金春秋個人而言,百濟都是頭號的敵人,而最終目標當然是連高句麗一起平定,實現新羅對海東三國的統一。然而,在當時的條件下,新羅無法僅憑自身力量消滅這兩個強大的鄰國,只能藉助唐朝的力量。雖然自善德女王以來,新羅就屢次向唐乞師,但唐卻從未出兵直接打擊百濟。金仁問乞師之際,金春秋也沒有十足的把握,因久未得到訊息,金春秋憂形於色。
到顯慶五年(660年)三月,唐高宗終於正式任命蘇定方為神丘道行軍大總管,金仁問為副總管,領兵13萬東征百濟。同時,唐高宗任命金春秋為嵎夷道行軍總管,配合唐軍討伐百濟。五月二十六日,金春秋率金庾信、金真珠、金天存等將士出征。六月十八日,金春秋行至南川停(今韓國大田廣域市一帶),二十一日派太子金法敏率兵船一百艘,在德物島(今韓國德積島)迎接蘇定方所率的唐軍主力部隊。雙方約定唐羅兩軍於七月十日會師百濟都城泗沘(今韓國忠清南道扶余郡)。
金春秋聽到金法敏回報蘇定方“軍勢甚盛”之時,喜不自勝,乃派金法敏和金庾信等率5萬精兵出征,自己則移駐於今突城(今韓國慶尚北道尚州市一帶)。金庾信在黃山伐(今韓國忠清南道論山市燕山面)與百濟將領階伯苦戰,最終攻克,與唐軍會師泗沘。
七月十八日,百濟義慈王投降,百濟滅亡。七月二十九日,金春秋移駕百濟都城,八月二日與蘇定方等置酒犒勞將士,並處決了當初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