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受父愛:在鬥爭與呵護中成長
洪武三十年四月十日(1397年5月7日),朝鮮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君主——李裪,在漢城俊秀坊的靖安君府邸誕生了。他是朝鮮太宗李芳遠(時為靖安君)與元敬王后閔氏(時為靖寧翁主)的第三個兒子。李芳遠的前三個兒子均不幸早夭,這使他對李裪的出生充滿了期待與珍視。特別是當李芳遠與鄭道傳之間的鬥爭日益白熱化時,他更是做好了失敗的心理準備,對李裪倍加疼愛。
李裪自幼便在父母的膝下長大,享受到了難得的父愛。他聰明好學,深受太宗的喜愛。據李裪後來回憶,“予幼衝之時,太宗最鍾愛”。這份深厚的父愛,不僅為李裪的成長提供了堅實的後盾,也塑造了他堅韌不拔、勤奮好學的性格。
二、立儲受禪:從忠寧君到朝鮮國王
永樂六年(1408年),李裪被冊封為忠寧君,並迎娶了沈溫之女(後來的昭憲王后)。四年後,他進封為忠寧大君。在此期間,太宗為他挑選了儒生李隨作為師傅,教授儒家經典,使他在學問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然而,此時的世子卻是太宗的嫡長子李褆。李褆不學無術,終日與佞臣廝混,太宗多次訓誡卻終不悔改。相比之下,李裪則以“好學不倦”蜚聲宮廷內外,與長兄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太宗見狀,決定易儲。在永樂十六年(1418年)的六月初三日,他召叢集臣,要求在立嫡長(李褆之子)和立賢中選一個。群臣大多認為應立賢,而元敬王后則堅持立嫡長。太宗在權衡利弊後,最終決定立李裪為世子。
兩個月後,太宗將王位禪讓給了世子李裪。李裪在景福宮勤政殿登基,開始了他的治國之路。次年正月,他更是被明成祖所派的太監黃儼和正使韓確、副使劉泉冊封為朝鮮國王。雖然太宗退位後仍保留了一定的權力,但李裪已經開始了他的親政之路。
三、親政守成:勤勉治國,開創盛世
永樂二十年(1422年),太宗去世,李裪得以完全親政。此時的朝鮮王朝已經度過了開國創業的瓶頸期,開始邁向持盈守成的階段。李裪深知責任重大,他兢兢業業,勤於政事,每天四更起床,黎明上朝,處理政務,召見大臣,舉行經筵,最後入寢宮讀書至深夜,從未懈怠。
他注意剋制自己的享樂慾望,警惕玩物喪志。他曾命令將上林園所養的花草、鵓鴿都送給願意要的人,並拒絕了鹹吉道都節制使河敬復進獻的馴鹿。他尤其重視中國唐明皇先明後昏導致天下大亂的歷史教訓,為此專門命人編纂了《明皇訓誡》以警示自己不忘初心。
在用人方面,李裪更是獨具慧眼。他重用賢臣黃喜等人來實現他的政治抱負。黃喜原本是廢世子李褆的人,但在太宗朝因反對廢黜李褆而被罷官流放。然而,李裪卻看到了他的才華和忠誠,將他召回並委以重任。在黃喜等人的輔佐下,李裪的治國理念得到了有效的實施。
除了黃喜外,李裪還任用許稠主持禮儀、趙末生主持軍政、金宗瑞主持邊防、樸堧主持音樂、蔣英實主持科技。這一時期不僅人才濟濟,而且安排得當,各盡其用,為李裪開創盛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君臣共治:果斷有主見,開創政治新局面
雖然李裪與士大夫共治天下,但他並非受士大夫擺弄的君主。他經常不聽眾臣之議,強制推行自己認為正確的政策。這體現了他果斷有主見的一面。在他的領導下,朝鮮王朝的政治局面煥然一新。
他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強了中央集權,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他還注重發展經濟和文化事業,使朝鮮王朝的國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他的治理下,朝鮮社會呈現出了繁榮穩定的局面。
五、因病去世:傳位於子,留下千古美名
然而,李裪長期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