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波斯的路線,還切斷了西方到薩法維帝國的貿易。為後續的征服之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五、第三次東征,征服馬穆魯克王朝的輝煌時刻
如果說前兩次東征是塞利姆征服之路的鋪墊,那麼第三次東征則是他輝煌時刻的巔峰。這次東征之前,塞利姆考慮了很久,是要攻打薩法維帝國還是馬穆魯克王朝。最終,他選擇了後者。這一選擇不僅是因為馬穆魯克王朝與葡萄牙在紅海進行了十餘年的戰爭,爭奪的是紅海進入地中海的陸地路線,更是因為塞利姆看到了征服馬穆魯克王朝後所能帶來的巨大利益。
1516年春天,塞利姆在還沒有完全作出決定的情況下便領軍從伊斯坦布林進入安納托利亞。他的這一舉動引起了馬穆魯克的警覺。馬穆魯克的首腦加里決定主動出擊,出兵從埃及向安納托利亞進發。然而,這一舉措反而幫助塞利姆下了決心攻打馬穆魯克。很快,加里戰敗身死,奧斯曼帝國的軍隊挺進馬拉迪亞。此時,馬穆魯克各地的軍官竟然向塞利姆寫信,表示願意幫助他。於是,塞利姆能以驚人的一年時間就佔領了在埃及和敘利亞統治了三百餘年之久的馬穆魯克王朝的大部分土地。
到1517年初,馬穆魯克僅保有埃及地區的土地。此時,其首腦圖曼貝伊組織了一支軍隊,試圖在西奈半島抵擋奧斯曼帝國的大軍。然而,僅一天便戰敗,二萬五千名馬穆魯克士兵被屠殺。之後,塞利姆只用了三天時間就攻佔了開羅。此後不久,亞歷山大也淪陷。塞利姆像當初攻佔大不里士時一樣,將能人們遷入伊斯坦布林。
埃及全境很快進入塞利姆的統治範圍。馬穆魯克王朝控制下的阿拔斯王族後裔、傀儡哈里發穆泰瓦基勒被俘獲。塞利姆從其手中獲取哈里發職位,從而成為伊斯蘭教正統派的領袖。原馬穆魯克王朝統轄的埃及、敘利亞、希賈茲、巴勒斯坦成為帝國屬地。麥加的世襲統治者謝里夫專程前往開羅,向塞利姆贈送聖城鑰匙,表示臣服。從此,帝國屬地各清真寺伊瑪目在每星期五聚禮的“呼圖白”中,開始增加了為塞利姆祈禱、祝福的內容,稱其為“兩地的主人”、“兩海的蘇丹”、“兩聖地的僕人”、“勝利的皇帝”。
此外,1517年,塞利姆一世還派海軍入侵紅海沿岸,佔領蘇丹的薩瓦金、阿比西尼亞的馬薩瓦和達赫拉克群島,進一步擴大了帝國的版圖。
六、在位晚期,專注內政與遺憾離世
征服馬穆魯克王朝以後,塞利姆的身體開始迅速惡化,因此他取消了原計劃的第四次東征。在不能再作戰的情況下,塞利姆開始專注於內政。他的成就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設立了專門的軍官訓練學校,為帝國培養更多優秀的軍事人才;二是建立新的王宮——亞里考茲克宮;三是擴大巴耶濟德二世時期建立的海軍隊伍。這些舉措不僅加強了帝國的軍事實力,還為後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命運似乎並不眷顧這位鐵血蘇丹。1520年,塞利姆從伊斯坦布林出發去埃迪爾內,但沒有人知道他行動的目的。歷史學家們推斷他可能是要準備進軍匈牙利或者塞普勒斯、羅德島。然而,當年9月他進入一個叫錫爾特的小村時,病情驟然惡化,並於9月2日病逝,年僅53歲。由其子蘇萊曼繼位,即被稱為“大帝”的蘇萊曼一世。
塞利姆一世的離世標誌著奧斯曼帝國一個時代的結束。然而,他留下的鐵血征途和輝煌成就卻永遠銘刻在了歷史的長河中。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在權力的道路上,沒有永遠的兄弟情誼;只有不斷征服與臣服,才能成就一代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