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騎的洶湧南下,劉知遠敏銳地察覺到契丹統治中原可能存在的諸多不穩定因素。他意識到,雖然契丹軍事力量強大,但在文化和行政管理方面與中原地區存在巨大差異,強行統治可能會引發民眾的強烈反抗和地方勢力的不服從。基於這種預見,劉知遠採取了一種看似妥協實則富有遠見的策略:向契丹主耶律德光奉表,表面上表示臣服,實則是為了保全太原地區,為後續的政治行動贏得寶貴的時間與空間。
同年二月,劉知遠看準時機,果斷在太原宣佈稱帝,建立了新的政權——後漢。這一舉動迅速贏得了中原各地軍民的響應,尤其是在目睹了契丹軍隊的暴行和對漢人文化的蔑視後,許多地方勢力和民眾紛紛轉向支援劉知遠,認為他是恢復漢人統治、抵抗外族入侵的希望所在。劉知遠憑藉著多年在軍政領域的威望和深厚的人脈關係,迅速穩定了局勢,收服了各地軍心,展現出了其卓越的政治手腕與軍事才能。
僅僅數月後的六月,劉知遠親率大軍進駐東京(今河南開封),正式將這座昔日後晉的都城定為後漢的新首都,象徵性地完成了從地方勢力向全國性政權的轉變。他莊嚴宣佈改國號為“漢”,寓意恢復漢族正統,以此激發漢民族的歸屬感與認同感,同時也昭示著後漢政權對繼承華夏文明傳統的決心。史家遂將劉知遠建立的這個新王朝稱為“後漢”,它成為了五代十國時期又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
四、治國安邦,平定叛亂
後漢建立後,劉知遠首要面臨的任務是穩定剛剛經歷過戰火洗禮的中原局勢。此時,各路諸侯割據,其中尤以天雄節度使杜重威的勢力最為棘手。杜重威曾為後晉重臣,但其性格反覆無常,且擁兵自重,對新生的後漢政權構成了嚴重威脅。劉知遠深知,若不妥善處理杜重威的問題,中原的安定乃至後漢的存續都將受到嚴重影響。因此,他毅然決定親率大軍,直指天雄,以消除這一重大內患。
經過近一年的征戰,劉知遠憑藉其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與堅定的決心,成功迫使杜重威走投無路,不得不歸降後漢。這一勝利不僅消除了杜重威這一強大的地方割據勢力,也極大震懾了其他意圖挑戰中央權威的地方節度使,使得後漢的統治基礎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劉知遠透過這場戰爭,不僅展現了其作為軍事統帥的魄力,更證明了他能夠以鐵腕手段駕馭複雜的政治格局,為後漢的初期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
然而,正當劉知遠全力以赴治理國家,意欲開創後漢盛世之時,個人生活卻遭遇了難以承受的打擊。乾佑元年(948年)十二月,其長子魏王劉承訓因病突然去世,這對於年事已高且寄予厚望的劉知遠來說,無疑是一記沉重的打擊。他悲痛欲絕,精神與身體狀況均急劇惡化。面對如此變故,劉知遠或許希望透過改名來尋求心理慰藉或扭轉命運,於是更名為劉暠。然而,生命的規律並非易變,更名並未能阻止悲劇的繼續上演。次年正月,僅僅數日後,這位五十四歲的開國皇帝劉知遠(劉暠)病逝,結束了他短暫但頗具傳奇色彩的一生。
劉知遠的離世,對於年輕的後漢王朝而言無疑是一場巨大的震動。次子劉承佑繼位,成為後漢第二位皇帝,史稱隱帝。劉知遠被賜予了莊重的諡號“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以表彰他在軍事、政治及個人品德方面的傑出貢獻。其廟號為高祖,表明後世子孫對其作為開國君主的尊崇。劉知遠的遺體被安葬於睿陵,這座陵墓不僅是對他一生功績的紀念,也是後漢王朝對其永誌不忘的象徵。
總結
劉知遠的一生,是沙陀族英雄從普通偏將到後漢開國皇帝的傳奇歷程。他憑藉自身的智勇與忠誠,輔佐石敬瑭創立後晉,又在後晉危亡之際,審時度勢,建立後漢,力挽狂瀾於既倒。儘管在位時間短暫,但劉知遠以其堅定的意志、卓越的軍事才能與政治智慧,成功穩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