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0章 抗金名臣李綱的生平與功績

一、早年經歷與科舉入仕

李綱,字伯紀,一字天紀,晚年自號梁溪先生、梁溪居士、梁溪病叟,系福建邵武人氏,其祖代移居至江蘇無錫。生於北宋元佑八年七月二十七日(1083年7月27日),卒於南宋紹興十年正月二十三日(1140年2月5日)。李綱出身書香門第,青年時期就展現出了卓越的才華與深厚的學識,在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考中進士,步入仕途,歷任多種官職,直至太常少卿,以其剛正不阿、才情出眾而聞名。

二、臨危受命,力挽狂瀾

宣和七年(1125年),北方的金國趁北宋內部腐敗、國力衰弱之機,揮師南下,直指中原。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時任官員李綱深感國家危亡,民族存續在此一舉,遂果斷提出御戎五策,這五項策略既包含了加強邊防、整飭軍備的具體措施,也涵蓋了提振士氣、凝聚民心的長遠規劃。為了表達自己以身許國的決心,李綱更是 刺 臂 書寫血書,力勸當時在位的宋徽宗趙佶退位讓賢,傳位於太子趙桓,即後來的宋欽宗。此舉意在透過皇權更迭,喚起全民同仇敵愾之心,共同抵禦外侮。

轉瞬之間,靖康元年(1126年),金軍鐵騎包圍了北宋首都開封,形勢萬分危急。面對部分朝臣提出的遷都避戰之議,李綱表現出了堅定的抗戰決心,他堅決反對棄城南逃,認為此舉不僅會喪失抵抗的信心,更會導致江山社稷徹底崩潰。於是,李綱被欽宗任命為京城四壁守禦使,承擔起保衛京師的重任。

在李綱的領導下,開封軍民同心協力,強化城防工事,調整兵力佈局,積極備戰。李綱運用其出色的軍事才能和高昂的鬥志,排程有方,使得原本混亂的局面逐漸穩定下來。在開封保衛戰中,宋軍多次擊退金軍的猛烈進攻,尤其是李綱親臨前線指揮,以智勇雙全的表現,大大提升了宋軍的戰鬥力和民眾的抵抗意志。

三、革故鼎新,備戰抗金

在開封保衛戰取得初步勝利之後,李綱因其堅決的抗金立場和卓有成效的防禦組織能力,引起了朝中保守派,特別是耿南仲等人的忌憚與排擠。他們視李綱為阻礙議和求安的絆腳石,利用手中權力將其調離中央決策核心,委以河東北宣撫使之職,實質上削弱了他的影響力。不僅如此,李綱因堅守抗金理念,拒絕苟且偷安,被惡意指責為“專主戰議,喪師費財”,遭受貶謫南遷的命運,但這並未能撼動他扞衛國家尊嚴、收復失土的決心。

直到宋高宗趙構即位,面對國勢更為艱難、人心亟需振奮的局勢,趙構看到了李綱不可替代的價值,決定重新啟用這位忠誠且富有戰略眼光的抗金名臣。李綱回到中樞,被任命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也就是相當於宰相職務,執掌朝政。在他短暫的執政期間,李綱迅速展開了多項救亡圖存的重大舉措。

首先,李綱提出了振作朝政、備戰抗金的“當務之急十事”,這套全面的施政綱領旨在從政治、經濟、軍事等多個層面全面提升國家應對戰爭的能力,恢復國力。其中特別強調了對金作戰的必要性,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屈辱求和。

其次,李綱力主對在抗金斗爭中英勇犧牲的將士予以表彰,希望透過這種方式激勵更多的軍民效仿,堅定抗擊外侮的決心。他還主張充分利用兩河地區活躍的民間義軍力量,這些力量在當地擁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和實戰經驗,能夠成為收復失地的重要輔助。

最後,李綱慧眼識珠,極力舉薦了一批同樣堅定抗金的重臣,諸如張所、傅亮、宗澤等人,他們後來在各自崗位上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了支撐南宋初期抗金大局的關鍵人物。

四、改革兵制,壯志未酬

李綱在出任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掌握宰相職權期間,除了提出一系列戰略規劃和政策調整外,尤其注重對軍隊紀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