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0年)三十三歲時才以長沙府第一名的成績考取秀才,並以優異表現被錄入湘鄉縣學,但這並未影響到羅澤南在當地乃至更廣泛範圍內獲得高度認可。其深厚的學識修養和高尚品德贏得了社會各界人士的尊敬。因此當咸豐元年(1851年)朝廷徵召孝廉方正之時,湘鄉縣令朱孫詒毫不猶豫地推薦了羅澤南,認為他是這一稱號當之無愧的最佳人選。事實上,羅澤南確實憑藉自身實力證明了這一點,最終順利當選。
三、編練湘軍
咸豐二年(1852年),太平天國運動的戰火蔓延至湖南,給當地社會帶來了極大的動盪與不安。面對這一危機,羅澤南沒有選擇袖手旁觀,而是以在籍生員的身份積極組織地方團練,號召鄉民共同抵禦外敵。這種自發性的軍事行動不僅體現了他強烈的家國情懷,也為後來正式編練湘軍打下了基礎。
到了咸豐三年(1853年),隨著局勢進一步惡化,羅澤南意識到單靠臨時組建的地方武裝難以長期應對複雜的戰爭形勢。於是,他聯合了同樣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好友曾國藩,開始著手募兵成立正規軍隊——湘軍。這支由書生和農民組成的隊伍起初並不被外界看好,因為他們缺乏實戰經驗。然而,在隨後的一系列戰役中,湘軍展現出了驚人的戰鬥力。
,!
同年,當江忠源率部前往江西支援時遭遇困境向曾國藩求援,後者毫不猶豫地派遣羅澤南率領新組建的湘軍前往增援。儘管初臨戰陣,但這些來自湖南的書生們並沒有退縮,反而在南昌城下的激烈戰鬥中表現得異常英勇。雖然付出了沉重代價,包括多名士兵犧牲,但他們最終成功解除了南昌之圍,並且在後續針對安福地區土匪的清剿行動中再次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僅憑三百人就擊潰了數千名太平軍,這一輝煌戰績讓羅澤南得到了提拔,成為直隸州同知。
回到湖南後,羅澤南繼續擴大其部隊規模,並與曾國藩一道完善了湘軍的營制結構及訓練體系。經過半年左右的強化訓練,湘軍的整體素質有了顯著提升,為接下來更大規模的作戰做好了準備。
咸豐四年(1854年)六月,羅澤南與另一位著名將領塔齊布共同發起了對嶽州的攻勢。基於對戰場形勢的準確判斷,羅澤南認為大橋將是雙方爭奪的關鍵點,因此採取了堅守待機的戰略。果然不出所料,在隨後發生的三次交鋒中,湘軍連續取得勝利,共殲滅太平軍數千人。緊接著,在閏七月期間,他們又攻破了位於高橋地區的九座太平軍營壘,迫使對方撤退至城陵磯一帶防守。此時,羅澤南與塔齊布趁勢發起猛烈進攻,接連擊退多處太平軍大營,徹底鞏固了湘軍在該區域的優勢地位。
透過這一系列成功的軍事行動,湘軍迅速崛起成為當時中國最強大的地方武裝之一,而羅澤南也因其卓越的指揮才能和勇敢無畏的精神贏得了廣泛讚譽,與塔齊布並稱為湘軍中的兩大名將。
四、計取武昌
咸豐四年(1854年)夏秋之際,羅澤南與塔齊布在城陵磯大敗太平軍之後,繼續向東推進。他們攻克了崇陽,並在咸寧和金牛兩地擊敗了太平軍的抵抗力量,隨後進駐紫坊。此時,曾國藩也在金口與諸位將領會面,共同商議下一步進攻武昌的戰略計劃。在這次重要的軍事會議上,羅澤南憑藉其出色的軍事才能和對戰場形勢的深刻理解,提出了詳細的作戰方案,並繪製了詳盡的攻城圖紙供各位將領參考。
根據羅澤南的建議,湘軍決定採取水陸並進的方式對武昌發起攻勢。一方面,在長江沿岸佈置大量火炮以壓制敵方火力;另一方面,則由羅澤南親自率領部隊從陸路直取花園——這是通往武昌城的一個關鍵據點。當湘軍接近花園時,遇到了太平軍依託堅固木城構築起來的強大防線。面對敵人密集的炮火攻擊,羅澤南命令士兵們採用“蛇行”戰術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