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5章 清穆宗同治皇帝:短暫一生與未竟的改革

面對御史沈淮、師傅李鴻藻以及翰林院侍講學士李文田等人的勸諫,載淳並沒有採納他們的建議,依然堅持修園計劃。這也反映了載淳試圖在某種程度上獨立於慈禧太后的影響之外行事的決心。

到了同治十三年(1874年),儘管有許多反對聲,重修圓明園的工程還是正式開工了。

五、早年崩逝

同治十三年(1874年)是同治帝生命中的最後一年,這一年不僅標誌著他的短暫統治即將結束,也預示著清朝即將迎來新的變革。

年初,日本借臺灣高山族誤殺琉球船民之事,出兵臺灣,這對清朝的外交和軍事構成了新的挑戰。儘管當時清朝正處於內憂外患之中,但仍需應對來自外部的壓力。三月,日軍正式侵入臺灣,這一事件凸顯了清朝在維護領土主權方面的無力感。

隨著慈禧太后的生日臨近,五月,朝廷為慶祝她的萬壽節,對在京的旗官進行了恩賞,這顯示了慈禧太后在朝中的影響力依然強大。而在六月,翁同龢被任命為直弘德殿的職務,意味著他在教育和輔導年輕皇帝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到了十一月,清廷規定所有的內外奏牘都要呈報給兩宮太后審閱,這進一步鞏固了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在朝中的權威。同月,慧妃被晉升為皇貴妃,珣嬪被晉升為珣妃,這些人事變動反映了宮內的權力格局變化。

然而,就在同治帝即將迎來自己的二十歲生日之際,命運卻對他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十二月甲戌日(1875年1月12日),年僅19歲的同治帝因染上天花不幸去世,這標誌著他的統治戛然而止。

同治帝的早逝,對於清朝而言是一個重大的打擊。兩宮太后迅速行動,召來了醇親王奕譞的兒子載湉繼承大統,成為新的皇帝。同時,賜予奕譞親王世襲罔替的榮譽,並免除其在朝會上的行禮義務。隨後,載湉被迎入皇宮,與慈安太后居住在鍾粹宮,慈禧太后則居住在長春宮,兩宮太后再度開始了垂簾聽政。

為了表示對同治帝的哀悼,朝廷下令停止了三海工程,並宣佈次年為光緒元年。同治帝被追封為“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恭寬毅皇帝”,廟號穆宗。其皇后阿魯特氏被追封為嘉順皇后,而皇貴妃則被封為敦宜皇貴妃。

:()古代歷史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