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翰院浮沉
在翰林院,程敏政不僅參與修纂《英宗實錄》、《資治通鑑綱目》等重要史書,還致力於個人著述,如《蘇氏 禱 機 》等,展現了他作為學者的廣泛興趣與深厚功底。然而,個人生活的波折也伴隨其中,岳父李賢的去世、父親程信的離世以及次子程圻的早夭,讓他的心靈承受了巨大的打擊。儘管遭遇家庭不幸,程敏政仍以堅韌的意志,繼續他的學術追求,甚至在歸鄉守喪期間完成了《新安程氏統宗世譜》的編纂,展現了他對家族和文化的深切關懷。
四、一度起落:仕途的榮辱與沉冤
在成化二十二年,程敏政以他的深厚學識和公正之心擔任應天府秋試的主考官,他慧眼獨具,發掘了像徐欽這樣的人才,此舉不僅彰顯了他的識人之明,也為國家選拔了棟 梁 之 材 ,贏得了廣泛的讚譽。然而,正當他的仕途看似一片光明之時,弘治年間的一系列事件卻給他的政治生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先是御史湯鼐的推崇,將程敏政推向了風口浪尖。湯鼐在奏疏中高度評價程敏政,將其視為國家急需的賢能之士,這一舉動雖然提升了程敏政的名聲,但也無形中增加了他被政敵盯上的風險。果然,不久之後,程敏政就遭遇了來自暗處的嫉妒和誹謗,監察御史王嵩借連綿陰雨之機,以含糊不清的言語中傷他,試圖以此抹黑程敏政的聲譽。在那個資訊傳播並不發達的時代,這樣的誹謗足以毀掉一個人的政治生涯。最終,程敏政在重重壓力之下,不得不選擇辭官,回到了他的故鄉休寧,棲身於南山精舍,潛心學問,遠離是非。
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程敏政表現出了古代士大夫特有的風骨與淡泊,他沒有激烈抗爭,而是選擇了以退為進,將精力投入到學術研究中,這不僅是對個人名譽的維護,也是對不公平待遇的無聲抗議。幸運的是,正義並未缺席太久,他的好友陸容、楊廉等人為他奔走呼號,揭露真相,最終促使朝廷重新審視此案,程敏政得以昭雪復官,再次踏上政壇。
五、坐案冤死:才子的最終悲劇
程敏政的人生軌跡,尤其是其晚年的遭遇,成為了中國古代官場悲劇的一個典型例證。弘治十二年,正值他仕途上又一次重要節點,與另一位名臣李東陽共同擔任禮部會試的主考官。這次會試本應是他展示才華、選拔人才的舞臺,卻意外地成為了一場政治風暴的中心。
事情的起因是一場無端的指控。有人舉報程敏政將考試題目洩露給了兩位舉人——徐經與唐寅,這在重視科舉公正的明代社會無異於驚天一雷。儘管經過官方的嚴格審查,並未發現任何確鑿證據證明程敏政有 鬻 題行為,但這場風波已經遠遠超出了事實本身,迅速演變成了一場涉及權力鬥爭、黨派傾軋以及社會輿論的大戲。在那個時代,一旦被捲入這樣的旋渦,個人的清白往往難以自證,尤其對於位高權重者而言,更容易成為眾矢之的。
程敏政不幸成為了政治鬥爭的犧牲品。他被下獄審訊,這對於一個以清正廉潔自許計程車大夫來說,無疑是一種極大的羞辱和打擊。雖然最終朝廷迫於多方壓力,也可能是基於對程敏政過往功績的認可,決定昭雪他的罪名並恢復其官職,但此時的程敏政已然是身心俱疲,健康狀況急劇惡化。出獄不久,他就因癰毒發作,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而不幸去世,享年僅僅五十四歲,這對於一位學識淵博、志向高遠的官員來說,無疑是一個過早且悲涼的結局。
六、結語
程敏政的一生,是才智與坎坷交織的傳奇,他在學術上的卓越成就與仕途中的不公遭遇形成了鮮明對比,讓人不禁感嘆:天妒英才,世事無常。他的故事,不僅是個人命運的起伏,更是那個時代文人士大夫命運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