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二年(1507年)的升任東閣大學士,卻使楊廷和直接面對了當時權傾一時的權宦劉瑾。在講筵上,楊廷和敢於直言,批評寵臣,這直接觸怒了劉瑾,後者欲設計陷害,迫使楊廷和調任南京吏部左侍郎。這一看似貶謫的舉動,實則是劉瑾試圖削弱楊廷和影響力的 手 腕 。但楊廷和以不變應萬變,即使面對監視和可能的中傷,依然保持從容不迫的態度,這種超然的氣度最終讓劉瑾的陰謀未能得逞。不久,武宗念及舊情,一句“楊廷和已入東閣了,戶部如何是翰林官呢?”便戲劇性地將楊廷和召回京城,恢復其內閣職位,改兼文淵閣大學士,這一轉折體現了楊廷和在武宗心中的重要位置。
正德三年至四年間,儘管劉瑾權勢日益囂張,甚至利用《大明會典》的小錯誤來扣罰楊廷和的俸祿,企圖以此打壓,但楊廷和憑藉其深厚的政治底蘊和對國家事務的貢獻,很快便在《孝宗實錄》修成後恢復原俸,並連續獲得加官晉爵,升任吏部尚書兼武英殿大學士,這不僅是對他個人能力的肯定,也是對他堅守正義、不畏強權的褒獎。
面對劉瑾的專橫跋扈,以及焦芳、張彩等人的依附,楊廷和與首輔李東陽採取了靈活而堅韌的策略,他們沒有正面硬碰硬,而是透過各種途徑力求在極端環境下維護朝政穩定,儘可能減少劉瑾對國家造成的損害。這一時期,楊廷和展現出了高超的政治技巧和深沉的愛國情懷,即便在最黑暗的政治環境中,也始終沒有放棄對正義的追求與堅持。
四、擬平叛亂
510年,即正德五年,安化王朱寘鐇以反對權臣劉瑾為名發動叛亂,這對剛剛穩定的明朝政權構成了嚴重威脅。在這緊急關頭,楊廷和展現出了冷靜的判斷力和精準的策略佈局。他迅速起草了一份極具智慧的詔書,宣佈願意赦免所有參與叛亂者的罪行,這一策略旨在分化瓦解叛軍內部,降低其凝聚力。同時,他慧眼識珠,推薦邊將仇鉞領兵平叛,仇鉞不負所望,成功擒獲朱寘鐇,迅速平定了這場叛亂。這一系列決策不僅顯示了楊廷和的軍事智慧,也體現了其處理危機時的高超手腕。
同年,劉瑾的倒臺進一步凸顯了楊廷和的政治敏銳度。劉瑾長期把控朝政,樹敵眾多,最終因與多位朝臣的矛盾激化而被揭露罪行,遭到懲處。楊廷和作為朝廷重臣,自然也在這場權力鬥爭中起到了推動正義迴歸的作用。事成之後,他因平亂有功,被加封為少傅、太子太傅等要職,兒子也被蔭封,但他並未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多次謙辭,體現了其淡泊名利的高尚品德。
緊接著,面對劉六、劉七領導的農民起義,楊廷和再次展現了其應對複雜局勢的能力。起初,他正確判斷出被推薦的文官馬中錫難以勝任平叛重任,雖未能阻止其出征,但隨後果斷提議更換統帥,啟用陸完,並嚴懲失職軍官,調整戰略部署,最終成功平息了起義。在處理趙鐩起義時,他又採納學士陳霽的建議,有效調動邊防軍力,進一步鞏固了平叛成果。
正德七年,隨著一系列叛亂的平息,楊廷和因功勳卓著,本應享受更多的封賞,但他一再推辭,這種不慕虛榮、一心為國的精神贏得了廣泛的尊敬。同年十月,他被加封為少師、太子太師、華蓋殿大學士,地位更加顯赫,成為朝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五、正德首輔
正德七年,隨著李東陽的致仕,楊廷和正式接棒內閣首輔之位,標誌著他正式成為朝政的中心人物。面對朝局的諸多挑戰,楊廷和展現出了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治理能力。
當乾清宮發生火災,楊廷和敏銳地意識到這是整頓朝綱、規勸君王的好時機。他建議武宗暫時移居側殿,以示自我反省,並鼓勵群臣上書直諫,力求改善朝政。在楊廷和的帶領下,內閣同僚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恢復早朝、加強與兩宮太后的聯絡、重視經筵講習等,以及減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