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1章 王守仁:陽明心學的不朽傳奇

弘治五年(1492年),年輕的王守仁踏上了科舉之路,首次參與浙江鄉試便脫穎而出,與胡世寧、孫燧等優秀學子同列金榜,一時之間,才華橫溢的名聲不脛而走。這次成功不僅標誌著他正式步入仕途的門檻,更為其後續的學術與政治生涯鋪墊了堅實的基石。在此期間,王守仁的學術興趣逐漸顯現多樣性,除了對儒家經典的深入研究,他還對軍事策略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射箭技藝亦日益精進,這不僅體現了他全面發展的個人特質,也為他日後在軍事上的建樹埋下了伏筆。

然而,王守仁的科舉之路並非一帆風順。二十二歲那年,當他滿懷信心參加進士考試時,卻意外落第。這一挫敗並未令他沮喪,反而在朝廷重臣中引起了不同尋常的反響。內閣首輔李東陽對他的才情給予了高度評價,甚至預言他下次科舉必中狀元,並戲言讓他提前撰寫狀元賦。王守仁從容應對,提筆立就,其文采飛揚、才思敏捷,讓在場的朝堂元老無不驚歎。這一舉動不僅展示了他超凡的文學才能,也預示了他未來在政壇上的非凡潛力。

然而,天才的道路往往伴隨著嫉妒與誤解。王守仁的出色表現引來了某些人的非議,他們擔憂這位年輕才子一旦高中狀元,恐會變得驕傲自滿,目中無人。這種言論從側面反映了王守仁的才華已經引起了一定程度的社會關注和期待。

兩年後,即弘治七年(1494年),王守仁再次應試,結果卻是再次落第。對於許多人而言,連續的科舉失利無疑是沉重的打擊,但王守仁卻展現出了與眾不同的豁達與自信。面對父親的安慰,他笑言自己並不以落第為恥,反而認為因落第而懊惱才是真正的羞恥。這一番話,不僅是對傳統功名觀念的挑戰,也體現了他獨立自主、不為世俗標準所困的精神境界,預示了他日後在心學領域倡導的“致良知”、“知行合一”等思想核心。

四、被貶悟道

王守仁在科舉中取得優異成績後,仕途並非一帆風順,特別是與權閹劉瑾的衝突,將他推向了人生的低谷,同時也成就了他思想上的重大突破——龍場悟道。

弘治十二年(1499年),王守仁憑藉出眾的才華,在科舉中獲得佳績,正式步入仕途,先是在工部任職,後因直言敢諫,提出關於西北邊疆防禦的建議,被授予刑部主事。然而,仕途的順利並未持續太久,明武宗正德年間,權傾朝野的宦官劉瑾掌握大權,肆意打壓異己。王守仁因上疏營救被劉瑾迫害的官員,直接觸怒了這位權閹,遭受了殘酷的杖責,並被貶至偏遠的貴州龍場,擔任驛站小吏。

前往龍場的路上,王守仁還險遭劉瑾派來的殺手毒手,幸而他機智應對,假死脫身,隨後秘密前往南京與父親告別。父親王華的一席話,讓他堅定了赴任的決心,即使前路艱難,也要履行職責。在貴州龍場這個自然條件惡劣、文化閉塞的地方,王守仁沒有沉淪,反而積極融入當地社會,用他的學識和智慧開啟了民智,贏得了民眾的尊敬和愛戴。

正是在這段艱難歲月裡,王守仁在心靈和思想上經歷了深刻的洗禮。面對生活的困苦和精神的孤獨,他反覆思考儒家經典,尤其是《大學》中的核心思想,終於在某個夜晚豁然開朗,悟得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 誤 也 ”的道理,意識到真正的道理和智慧並非外求,而是內在於每個人的心中。這一頓悟,標誌著陽明心學的初步形成,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史稱“龍場悟道”。

王守仁的貶謫生涯並沒有持續太久,隨著劉瑾的倒臺,他的冤屈得以昭雪,逐步恢復官職,並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歷任廬陵知縣、南京刑部主事、南京太僕寺少卿、南京鴻臚卿等職務,官運重新亨通。這一系列的職務變遷,見證了王守仁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其思想成熟後在官場的重新崛起,為他後來在南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