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1章 從狀元到尚書:毛澄的明代仕途傳奇

禮行為,如自封將軍、公爵並欲親自祭祀,毛澄聯合群臣,據理力爭,提出五條反對理由,即使未被採納,其勇氣與擔當已載入史冊。

五、迎立世宗

正德十六年(1521年),隨著明武宗的駕崩,大明王朝步入了一個權力交接的關鍵時刻。慈壽皇太后迅速做出決定,派遣以毛澄、梁儲等重臣為首的使團,前往安陸迎接藩王朱厚熜,即後來的明世宗,以確保皇統的順利延續。毛澄作為禮部尚書,深知此次迎立新帝的禮節安排至關重要,不僅關乎皇權的正統性,也是對新皇尊重與否的直接體現。

面對是否對朱厚熜行五拜三叩頭之禮的問題,毛澄展現出了其深厚的禮學功底與政治智慧。他提出了反對意見,認為如此隆重的禮節應在登基大典上施行,提前行此大禮,不僅會削弱未來登基儀式的莊嚴性,也會在禮制上造成混亂。毛澄的見解既維護了皇家尊嚴,又考慮到了未來禮儀程式的合理性,這一建議得到了朱厚熜的認同,從而避免了禮制上的僭越,也為後續的登基儀式預留了足夠的禮制空間。

在迎接過程中,毛澄不僅表現出對禮法的精通,還以實際行動展示了對新君的忠誠與敬重。他一路護衛明世宗安全抵達京城,沿途的細心照料和忠誠表現,贏得了明世宗的讚賞與信任。

六、禮議之爭

明世宗即位之初,立即面臨一場圍繞其生父興獻王尊稱與祭祀問題的重大爭議,史稱“大禮議”。毛澄作為禮部尚書,成為這一事件的核心人物之一。毛澄根據古代禮法與先例,提出應將興獻王尊為“皇叔父興獻大王”,並讓崇仁王朱厚炫承襲興王之位,以兼顧皇統正統性和私親情感。毛澄的建議旨在平衡皇家禮法與人倫情感,但明世宗對此表示強烈不滿,認為這降低了對其生父的尊崇程度。

面對皇帝的不滿,毛澄並未妥協,而是多次召集大臣商議,重申根據儒家禮法和前朝案例,堅持認為應保持皇統的純潔性,尊孝宗為皇考,興獻王為皇叔父,同時抬高興獻王的尊崇地位至極致,以彰顯其特殊性。毛澄還引用程頤等人的論述來支撐其觀點,強調過繼為皇室成員後,應遵循特定的禮法規則。

然而,明世宗決心要給予生父更高的尊榮,加之張璁等官員的支援,使得毛澄等人的意見難以被採納。明世宗要求進一步探討,毛澄在壓力之下,與內閣大臣協商後,提出了折中方案,即加稱興獻王為帝,王妃為後,但仍遭到皇帝拒絕。

這場“大禮議”最終在皇帝的堅持與毛澄等朝臣的反覆爭議中,以明世宗透過慈壽皇太后的旨意,加封興獻王為興獻帝,王妃為興國太后告一段落,但毛澄等人的堅持與反對意見,反映了明代士大夫對於禮法傳統的堅守與皇權意志之間的衝突。

七、病重辭世

嘉靖元年(1522年),毛澄在朝廷中的角色顯得愈發重要,同時也承受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年初,清寧宮後三小宮遭受火災,毛澄藉此機會再次表達了自己的意見,與其他大臣的勸阻聲浪匯聚,暫時阻止了可能引起更多爭議的行動。春季,毛澄作為《武宗實錄》的副總裁,承擔起繁重的編纂工作,幾乎每日朝會後即投身史局,夜以繼日,勤勉不輟。在完成尊號禮典及記錄迎駕功勳後,他被加封太子太傅,其子也被蔭庇,但毛澄五度辭讓,彰顯其謙退之德。隨後,他又受命主持明世宗大婚的選妃事宜,雖過程中遭遇宦官干預,但在發現不公後,他迅速行動,以事實為依據,及時上奏,避免了潛在的風波。

然而,長期的辛勞和壓力,加上原有脾胃疾病的困擾,使毛澄的健康狀況急劇惡化。特別是在迎接明世宗和商討禮節期間,他的體力與精神消耗巨大。到了秋季,他已病倒,甚至在早朝時出現了暈厥現象。兼職史官工作期間,家庭的不幸更令其病情雪上加霜。面對日益嚴重的病情,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