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明朝嘉靖至隆慶年間的政治舞臺上,徐階以其深沉的智謀、靈活的策略以及對陽明心學的推崇,成為了那個時代不可忽視的重要人物。作為嘉靖皇帝晚年及隆慶初年的內閣首輔,徐階不僅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也是心學思想的傳播者,他的生涯充滿了政治鬥爭的智慧與道德堅守的光輝。
二、早年經歷
徐階出生在弘治十六年(1503年)九月二十日,地點是浙江宣平縣衙,當時他的父親徐黼正擔任縣丞一職,這為徐階後來的仕途埋下了伏筆。童年時代的徐階,便已開始體驗隨父宦遊的生活,這些經歷不僅拓寬了他的視野,也鍛鍊了他的適應能力。
正德二年(1507年)的小插曲,是徐階生命中一次驚心動魄的經歷。隨父親任期滿返回家鄉途中,過括蒼嶺時不慎墜落,幸得衣物掛於樹枝,才得以化險為夷。這次意外,或許冥冥中預示著他未來仕途雖有波折,卻總能憑藉機智與毅力化險為夷。
隨後的歲月裡,徐階隨父輾轉多地,正德六年(1511年)到達江西寧都,正德八年(1513年)返回華亭,正式開始攻讀舉業,為科舉考試做準備。這一階段的學習,為他日後的學術成就和政治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正德十二年(1517年),徐階考中秀才,邁入華亭縣學,這是他學業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然而,兩年後的應天鄉試未能如願,暫時的挫敗並沒有讓他氣餒,反而激發了更大的鬥志。
命運的轉折點出現在正德十五年(1520年),王陽明的弟子聶豹出任華亭知縣。聶豹慧眼識珠,發現徐階的潛力,不僅在測試後給予高度評價,稱其為“國器”,還親自傳授聖賢之學,引導徐階走向更高層次的學術探索和精神追求。徐階深受鼓舞,立下壯志,誓要在科舉道路上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嘉靖元年(1522年),徐階在應天鄉試中不負眾望,以第七名的成績中舉。緊接著,嘉靖二年(1523年)三月,他在會試中勝出,並在殿試中榮獲一甲第三名(探花),實現了自己及師長的期望。這一成就,不僅讓他順利進入翰林院,擔任編修,也讓他在拜見當時的首輔楊廷和時,得到了極高的讚譽,被預言將來名位將超越在座的閣臣。
三、宦海沉浮
徐階的宦海生涯,是一段充滿挑戰與轉折的傳奇。從初入仕途到成為重臣,他的經歷充滿了跌宕起伏,展現了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頑強的生存能力。
在嘉靖三年(1524年),徐階滿懷壯志北上赴任,未料中途聞父喪,不得不返鄉丁憂,這不僅是對其個人情感的考驗,也是其仕途上首次遭遇的停頓。三年後,徐階重返翰林院,積極參與《大明會典》等重要文獻的編纂工作,初步展示了他的學識與才華。
然而,嘉靖九年(1530年)的一場風波,幾乎斷送了他的前程。面對內閣首輔張璁關於文廟祀典的激進提議,徐階挺身而出,力陳己見,堅決維護傳統禮儀。儘管他的立場贏得了道德上的高度,卻觸怒了權臣張璁,導致其被貶至福建延平府推官。這次貶謫,不僅讓他品嚐到官場的冷暖,也促使他深刻反思,從此更加謹慎行事,注重策略,為日後的政壇鬥爭積累了寶貴經驗。
在延平府,徐階不僅沒有消沉,反而以勤政愛民的實際行動贏得了百姓的尊敬。他不僅在司法上公正無私,更重視教育和文化建設,透過建立社學、提倡儒家禮儀,有效改善了地方的社會風氣,顯示出其治理地方的卓越才能。這些實績,為他後來的仕途回升奠定了基礎。
在接下來的數年裡,徐階輾轉多地,歷任湖廣黃州府同知、江西按察司副使、浙江按察司僉事等職,每到一處皆有政績,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在浙江提督學政期間,徐階與內閣首輔夏言的交鋒,雖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