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1章 高拱:一位爭議中的“社稷名臣”

李芳的合謀下,高拱於隆慶三年(1569年)十二月被重新啟用,接旨後不顧嚴寒,急匆匆趕回京城,重新執掌吏部,標誌著其政治生涯的再次輝煌。此次復出,高拱採取了緩和與言官關係的策略,透過門生廣泛傳播寬容言論,承諾與朝臣共治國事,逐漸平息了朝野的不安情緒。

在李春芳擔任內閣首輔的背景下,高拱憑藉裕王(即後來的明穆宗)的信任與支援,發揮了更為積極主動的作用。李春芳性格溫和,處理政務傾向於穩健,而高拱則以其果敢與魄力,填補了政策執行上的空白,展現出強烈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四、政績斐然

隆慶四年(1570年),北方邊疆局勢緊張,蒙古勢力蠢蠢欲動。面對危機,高拱展現出卓越的軍事組織才能,迅速調動陳希學、曹邦輔、王遴等將領,部署防禦陣線,同時加強京城與南都的防護,確保山陵安全。此外,他還派遣劉燾駐守天津,保障糧食供應,任命王崇古、譚綸專司征剿,以戴才負責軍餉後勤,周密的佈署有效震懾了蒙古兵,使其不敢輕易入侵。

同年十月,俺答汗之孫把漢那吉因家族糾紛投奔明朝,請求庇護。面對這一突發事件,朝中意見分歧,多數官員擔憂此舉可能引發敵對行動。然而,高拱與張居正堅定支援接納把漢那吉,不僅建議封其為指揮使,還安排其享受優厚待遇,以誠意贏得其心。高拱更進一步,透過政治 手 腕 排除反對聲音,最終促成俺答汗與明朝的和解,雙方達成封貢協議,開啟了長期和平局面。這一決策,不僅解決了明朝北方邊疆的長期隱患,也展現了高拱在外交上的高瞻遠矚與果敢決斷。

在內部治理方面,高拱同樣表現出色。當貴州土官安國亨被誤傳叛亂時,高拱並未輕信,而是深入調查,發現實為地方官員誤解所致,隨即採取安撫措施,避免了一場不必要的戰爭。這一事件再次證明了高拱審慎判斷與明智決策的能力。

高拱的邊防政策不僅注重短期應對,更重視長遠規劃。在俺答汗封貢事宜完成後,他擔憂邊防士兵會因和平而懈怠,遂提出定期派遣大臣巡查邊防,評估軍備、物資、人員狀態,鼓勵增益,嚴懲停滯,確保邊防力量持續強大。這一政策不僅在當時取得了顯著成效,也為後續幾十年的邊疆穩定奠定了基礎。

在南方,高拱同樣展現了其治理智慧。面對廣西古田壯族韋銀豹的叛亂,高拱推薦殷正茂為總督進行鎮壓。儘管殷正茂性貪,但高拱認為只要能迅速平定叛亂,即使有一定損耗也值得。同時,他注重本地人才的培養與提拔,引導民風向善,最終實現了地區的穩定與繁榮。

五、智斷安國亨案

隆慶年間,貴州土官安國亨與安智因私人恩怨引發的兵戈,幾近演變為一場大規模的叛亂。當地巡撫將此事上報為“叛逆”,並出兵征伐,但未能取得成果,局勢反而趨於惡化。新任巡撫阮文中在赴任前,特地拜訪了內閣首輔高拱,尋求對策。

高拱洞察事態,指出安國亨與安智之間的爭鬥實為私人恩怨,與朝廷無涉。他批評地方官員誇大其詞,意圖邀功,而真正的忠誠應是平息紛爭而非煽動。高拱建議阮文中應公正處理,將“叛逆”之名改為“仇殺”與“違逆”,以促使當事人出面申辯,從而查明真相。他告誡阮文中,不應盲目加重事態,而應遵循法律與天理。

阮文中到達貴州後,發現實際情況正如高拱所言。他頒佈五項處理措施,旨在解決爭端,但安國亨因對安智的疑懼,拒絕服從。面對壓力,阮文中考慮用兵,但高拱深知武力非上策,不僅可能損害國家威嚴,還會耗費巨大。於是,高拱秘密指示兵部,派遣吏部給事中賈三前往審理此案,以示公正。

安國亨得知是來審理而非征伐,放下戒心,親自出面聽審,最終同意了五項處理方案,並願意繳納罰款以贖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