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流於形式的儀式轉變為真正有建設性的討論。明神宗曾公開稱讚王家屏為“端人”,這一讚譽不僅認可了王家屏的學識,更對其品行給予了高度評價。
萬曆四年(1576年)夏,王家屏因身體原因請假,朝廷對他的健康狀況表示關切,特賜金幣並安排快馬驛站,以便利他返回家鄉休養。這一舉措不僅體現了朝廷對人才的重視,也反映了王家屏在朝中的影響力。
萬曆五年(1577年),王家屏仍在家中養病,儘管如此,他的貢獻並未因此而中斷。八月,《世宗實錄》修成,王家屏作為編修團隊的一員,因貢獻突出而被加俸祿一級,這不僅是對他個人學識的肯定,也是對他團隊協作精神的認可。
萬曆七年(1579年)四月,王家屏康復歸來,再次被召回京師,繼續擔任日講官,他的復出無疑為朝堂帶來了新的活力。王家屏不僅在學術上有所建樹,其為人處事的正直也逐漸為眾人所知。
到了萬曆十年(1582年),朝中發生了一件大事,權臣張居正病重,滿朝文武紛紛前往寺廟為其祈福,唯獨王家屏未參與其中。這一舉動並非出於冷漠,而是體現了王家屏獨立的人格和對權力的清醒認識。七月,他被擢升為洗馬,八月,又升任庶子,這兩次晉升顯示了王家屏在朝中地位的穩步上升。
萬曆十一年(1583年)九月,王家屏主持武試,這是他職業生涯中的又一亮點,顯示出他在軍事教育方面的見解和能力。隨後,他被遷升為詹事府少詹事兼侍讀學士,署理翰林院事務,這一連串的升遷不僅體現了王家屏的卓越才能,也反映出朝廷對他的充分信任。
四、入閣輔政
萬曆十二年(1584年)對王家屏而言,是其政治生涯中的重大轉折點。這一年正月,他被任命教習庶吉士,不久後,晉升為禮部右侍郎,隨即改任吏部右侍郎。年末,王家屏的官職再度躍升,他以吏部侍郎兼東閣大學士的身份,正式加入內閣,參與國家最高層的決策。在內閣中,儘管王家屏的排名靠後,但他處事公正,堅持法度,以剛正不阿的態度贏得了同僚的尊敬。
萬曆十四年(1586年),王家屏因繼母去世而請假丁憂,迴歸故里。兩年後,即萬曆十六年(1588年),在內閣首輔申時行的推薦下,王家屏被召回,但面對聖旨,他以謙遜的態度數次請辭,展現了其淡泊名利的一面。然而,明神宗的堅持最終使王家屏於萬曆十七年(1589年)重返朝堂,以禮部尚書的身份入閣。
入閣後,王家屏不僅積極諫言,還勇於承擔。萬曆十七年(1589年),他請求明神宗在萬壽節接受朝賀,此舉促使神宗短暫露面。然而,當大理寺評事雒於仁以“四箴”疏直言進諫,觸怒神宗時,王家屏挺身而出,上疏申救,甚至自請罷斥,體現了其敢於擔當的精神。此事最終以雒於仁被貶斥為民而告終。
萬曆十八年(1590年),王家屏與申時行等輔臣在冊立太子的問題上與神宗產生分歧,儘管面臨神宗的不滿,他們依然堅持己見,請求立皇長子為太子。這一事件導致申時行等稱病辭官,王家屏則在中間調停,試圖緩解緊張局勢。
到了萬曆十九年(1591年),王家屏的官位再度晉升,被封為太子太保,但他卻拒絕接受。這一年,他與許國一同上 疏 請求明春冊立太子,雖遭神宗拒絕,但王家屏的堅持和正直令人欽佩。許國因此離職,申時行亦受讒言影響而離任,王家屏在這樣的背景下成為了首輔。然而,面對同僚的離去,王家屏並未獨自留任,而是上奏請求辭職,展現了其團隊精神和對原則的堅守。
五、辭官去世
萬曆二十年(1592年)正月,一場圍繞“國本”問題的風波在朝廷內部激盪。禮部給事中李獻可因直言進諫,觸怒了明神宗,遭到降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