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過往的功勳,天啟帝以詔書的形式予以嘉獎,進一步提升滿桂為左都督,以表彰其卓越的軍事貢獻。
然而,寧遠之戰後的滿桂與趙率教之間的矛盾浮出水面。滿桂對趙率教未能及時救援心懷不滿,兩人間的嫌隙逐漸公開化。天啟帝聞訊後,曾下詔告誡二人,希望他們能夠摒棄前嫌,共同為邊疆穩定努力。但事態並未因此平息,袁崇煥與滿桂的關係也出現裂痕,袁崇煥上書稱滿桂驕傲自滿,恐會貽誤邊疆大事,請求將滿桂調離寧遠,將關外事權交予趙率教。
朝廷內部對滿桂的去留產生了分歧。一方面,朝臣普遍認可滿桂的軍事才能,擔憂他與袁崇煥的不和會破壞寧遠的防禦體系;另一方面,為了避免兩人在寧遠共事可能帶來的不穩定因素,朝廷決定召回滿桂。督師王之臣極力反對滿桂的調離,提出應將其安置於山海關附近,以繼續發揮其作用,但朝廷的調令已下。
不久,袁崇煥似乎意識到了滿桂的重要性,請求採納王之臣的建議,讓滿桂留守山海關。天啟帝最終同意,任命滿桂掛印移鎮山海關,兼任統領關外四路及燕河、建昌等地駐軍,同時還賜予尚方寶劍,以增強其在邊疆的權威。
六、寧錦大捷
天啟七年(1627年),後金再次對明帝國發起挑釁,這一次的目標是遼東重鎮錦州。後金軍勢如破竹,迅速包圍了錦州,並分兵直指寧遠,意圖一舉打破明軍的防線。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滿桂臨危受命,率領援軍奔赴戰場,決心解錦州之圍。
在前往救援的路上,滿桂的部隊遭遇了後金軍的伏擊,被困於笊籬山。面對重重包圍,滿桂並未退縮,而是指揮部隊奮力突圍,與後金軍展開了一場激戰。在與總兵尤世祿的配合下,滿桂的部隊與後金軍展開了殊死搏鬥,雙方傷亡慘重,但滿桂的部隊憑藉頑強的鬥志和高超的戰術,成功打破了包圍,撤回寧遠。
回到寧遠後,滿桂並未有片刻休息,立即與袁崇煥商討防禦對策,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更大挑戰。不久,後金軍果然兵臨城下,滿桂再次披掛上陣,率領副將尤世威等將領出城迎敵。在這場戰鬥中,滿桂親自衝鋒陷陣,身先士卒,與後金軍展開激烈的肉搏戰。儘管滿桂自己也身負重傷,但他依然堅持指揮戰鬥,直到後金軍被擊退。
滿桂的英勇表現和寧遠軍民的頑強抵抗,最終迫使後金軍撤退,寧錦大捷的訊息很快傳遍了明帝國。滿桂的功績得到了朝廷的高度讚譽,他被加官為太子太師,並享有世襲錦衣僉事的榮耀,以此表彰他在保衛邊疆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袁崇煥離職後,王之臣接任督師,他深知滿桂的才幹,力薦朝廷讓滿桂繼續鎮守寧遠。滿桂不僅在戰場上英勇無敵,在邊疆治理上也頗有建樹。在蒙古炒花等部落分崩離析之際,滿桂與王之臣合作,招撫了許多蒙古人,將他們安置在自己的部下,既穩定了邊疆局勢,又增強了寧遠的防禦力量。
七、整軍安民
崇禎元年(1628年),隨著新帝朱由檢即位,明帝國的政局迎來了一輪新的變革。滿桂在寧遠與錦州的英勇表現雖贏得朝野讚譽,但也伴隨著朝堂上的波瀾。言官對王之臣的彈劾,連帶著滿桂也陷入輿論漩渦,指責其迎合王之臣。面對壓力,滿桂以告病的方式表達了對朝廷的不滿,但崇禎帝並未批准其解職申請,顯示出對滿桂軍事才能的信任與倚重。
就在滿桂的未來走向不明之際,大同總兵渠家楨因事被免職,滿桂被緊急調往大同接任總兵一職。大同,作為北方邊陲重鎮,其軍事防禦的鬆弛與邊疆安全的危機,早已引起了朝廷的憂慮。尤其是插部的西侵,順義王趁虛而入,對大同進行了大規模的擄掠,導致邊防局勢緊張,民眾生活動盪不安。
滿桂的到來,為大同的邊防注入了新的活力。他上任後,立即對大同的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