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七年(1627年),當兄長朱由校病重之際,朱由檢被召入宮,朱由校在彌留之際,對他說:“吾弟當為堯舜。”這一囑託不僅預示了朱由檢將承擔起繼位重任,也表達了對他的期望。朱由檢即位前,對宮廷的險惡和魏忠賢的威脅保持了高度警惕,甚至在入宮時自帶麥飯,以防不測。
魏忠賢原本計劃透過各種手段維持其權力,甚至有自立為帝的野心,但最終在朱由檢即位後逐漸失去了立足之地。朱由檢即位初期,表面上對魏忠賢及其黨羽表現得十分溫和,不僅照常賞賜,甚至在魏忠賢試探性辭職時加以挽留,這些舉措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魏忠賢的戒心,也給了朱由檢更多準備的時間。
真正打擊魏忠賢及其黨羽的行動始於“閹黨”內部的矛盾。朱由檢巧妙地利用了“閹黨”內部的爭鬥,先是透過放任內部的彈劾,使得魏忠賢的親信崔呈秀倒臺,隨後,貢生錢嘉徵列舉了魏忠賢的十條罪狀,徹底揭開了對魏忠賢的攻擊序幕。面對錢嘉徵的彈劾,魏忠賢在朱由檢面前痛哭求饒,但朱由檢並未為之所動,反而命令內侍當庭誦讀奏疏,讓魏忠賢親耳聽聞其罪狀,使其驚恐萬分。
最終,朱由檢以魏忠賢攜帶凶器,有叛亂嫌疑為由,將其逮捕並貶往鳳陽祖陵。魏忠賢在途中得知自己的命運,選擇自縊,結束了其權傾一時的生涯。朱由檢隨後對魏忠賢的黨羽展開清算,不僅召回各地鎮守太監,平反了天啟末年的冤獄,還銷燬了《三朝要典》,定“欽定逆案”,將魏忠賢等255人定為“逆黨”,進行了嚴厲的懲罰,包括處死、削籍、充軍等,徹底根除了閹黨的殘餘勢力。
四、初政受挫
朱由檢繼位後,雄心勃勃,致力於掃除閹黨餘孽,力圖振興明朝。他勵精圖治,勤於政務,不僅自身堅持學習,還嚴格要求朝臣盡忠職守,革除積弊,力求節財擇吏。朱由檢的勤勉程度在明朝歷代皇帝中頗為罕見,他每天雞鳴即起,深夜猶在批閱奏章,宮中無宴樂,朝堂上無懈怠,其治國決心可見一斑。
在朝堂之上,朱由檢首先清除了魏忠賢的餘黨,採用“枚卜”的方式選拔新閣臣,這種看似隨機的方法實際上是朱由檢精心設計的,以平衡朝中各派勢力。在內閣中,東林黨派人物佔據了主導地位,如韓爌、李標、錢龍錫等,他們協助朱由檢定“欽定逆案”,恢復了東林黨人的名譽,形成了所謂的“東林內閣”。然而,朱由檢也留用了非東林黨派的官員,如溫體仁、周延儒等人,以制約東林黨的影響力。
對外,朱由檢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收復遼東失地。他將重任交給了袁崇煥,袁崇煥曾取得寧遠大捷,是公認的抗金名將。朱由檢對袁崇煥寄予厚望,授予他便宜行事之權,甚至賜予尚方寶劍,期望他能在五年內平定遼東。袁崇煥到任後,整頓軍務,聯絡藩屬,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斬殺不合作的東江總兵毛文龍,但這引發了朝中不滿。
己巳之變的發生,使袁崇煥陷入困境。後金皇太極率軍突破長城,直逼北京,袁崇煥率軍回防,與後金軍激戰。然而,朱由檢在溫體仁的密奏和皇太極的反間計下,對袁崇煥的信任開始動搖。尤其是皇太極使用了精心設計的反間計,讓被俘的明朝太監聽到關於袁崇煥通敵的虛假談話,隨後釋放他們返回北京傳播謠言。
在皇太極兵臨城下之時,朱由檢對袁崇煥的態度急轉直下。他不僅拒絕了袁崇煥入城避難的請求,還將其逮捕入獄,指責他擅殺大將、不能禦侮。儘管袁崇煥在廣渠門外擊敗了後金軍,但這並未能挽回朱由檢對他的信任。隨著後金撤軍,朱由檢對袁崇煥的審判和處決迅速展開,袁崇煥最終被凌遲處死,成為明朝末期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五、內外交困
崇禎年間,明朝內外交困的局面日益惡化,自然災害頻發,特別是小冰河期帶來的嚴重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