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危難之際的重任。然而,不久後,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攻破宣府,兵鋒直指京師。面對國家存亡的危機,範景文憂心忡忡,夜不能寐,每當夜深人靜,他獨自對月痛哭,內心充滿了無力感和自責。有大臣提議明思宗南遷避難,但範景文堅決反對,主張堅守陣地,等待援軍。他認為,只有凝聚人心,才能渡過難關,這種堅定的信念,即便在絕望中也未曾動搖。
三月十七日(公曆4月23日),明思宗召見範景文,彼時,範景文已連續多日滴水未進,身心俱疲。面對思宗,他泣不成聲,言語斷續,無法完整表達心中的悲痛與憂慮,連思宗也忍不住淚下。
六、以身殉國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這是一個載入史冊的日子,這一天,北京城被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攻破,帝國的首都瞬間陷入一片混亂。範景文,這位在國家危難時刻始終挺身而出的忠臣,得知訊息後,沒有片刻遲疑,立刻趕往宮門,希望能夠見到皇帝,商討應對之策。然而,當他到達宮門時,只聽到宮人說:“皇上已經出去。”這簡短的話語,如同晴天霹靂,讓範景文心中充滿了不安。
範景文隨即又急忙趕往朝房,希望能找到其他官員共同應對危機,但迎接他的卻是李自成的軍隊已經控制了道路,形勢已完全失控。面對此景,隨從勸他更換平民服裝,返回家中暫避風頭。但範景文堅決地說:“皇上出去了,我怎麼能回家呢?”這句話,不僅表達了他對皇帝的忠誠,也展現了他作為國家重臣,在國家危難時刻絕不逃避的擔當精神。
在絕望中,範景文來到一座廟宇,在這裡,他草擬了最後的遺疏,向後世留下了他的心聲。接著,他又用大字寫下了遺言:“身為大臣,不能夠在戰場建功立業,死有餘恨。”這短短几句話,飽含了他對未能在戰場上為國捐軀的遺憾,以及對自己未能完成更多為國為民之事的深深悔恨。
隨後,範景文前往演象所,這裡是皇家舉行儀式的地方,他在這裡拜辭闕墓,向皇室和祖宗告別,然後毅然決然地走向了雙塔寺旁的一口古井,縱身一躍,以身殉國。範景文直到最後一刻,仍相信明思宗可能已經逃往南方,殊不知,明思宗已在煤山自縊身亡,大明王朝的末日已然降臨。
結語
範景文的一生,是忠誠與清廉的生動詮釋。在那個動盪的時代,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什麼是真正計程車大夫精神。今天,當我們回顧這段歷史,範景文的形象依然高大,他的故事激勵著我們堅守道德底線,為國家和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範景文,這位明朝的“二 不 尚 書 ”,不僅是一位歷史人物,更是一面永恆的鏡子,映照出人性中最光輝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