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章 蘇克薩哈:清朝最悲情輔政大臣的榮辱人生

輔政四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之間存在著錯綜複雜的內部鬥爭。這些鬥爭不僅反映了個人之間的恩怨糾葛,也體現了權力鬥爭和利益衝突的本質。

索尼作為四朝老臣,資歷深厚,深受皇室信任。蘇克薩哈則因其父親的地位和自身的功勳而備受重視。遏必隆出身於清開國功臣之家,鰲拜則是開國“五大臣”之一費英東的侄子,以其勇猛著稱。儘管他們都身居高位,但彼此之間的關係並不和睦。

鰲拜憑藉其功勳卓著,在四大臣中顯得尤為突出,常常以一種傲慢的態度對待他人,這使得其他大臣感到不安。蘇克薩哈雖然出身顯赫,但由於與鰲拜之間存在一些姻親關係,兩人在處理政事時經常發生爭執,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爭執逐漸演變成深刻的敵意。

康熙五年(1666年),圍繞鑲黃旗與正白旗之間的土地 圈 換 問題,鰲拜與蘇克薩哈之間的矛盾達到了頂點。鰲拜試圖強行推動土地交換,這一舉動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不滿。蘇克薩哈堅決反對這一做法,並得到了大學士蘇納海、直隸、山東、河南三省總督朱昌祚以及巡撫王登聯的支援。

,!

面對蘇克薩哈等人的反對,鰲拜利用手中的權力,將蘇納海、朱昌祚、王登聯逮捕,並要求對他們進行嚴懲。當玄燁召見輔政大臣討論此事時,鰲拜堅持要求嚴懲三人,而索尼和遏必隆並未表示異議。只有蘇克薩哈保持沉默,不願意參與其中。最終,玄燁並沒有同意鰲拜的要求,但鰲拜卻自行其是,假借皇上的名義,將蘇納海、朱昌祚、王登聯殺害。

四、死局

在清朝初期的政治舞臺上,輔政大臣鰲拜與蘇克薩哈之間的鬥爭日益激烈,最終導致了蘇克薩哈的悲劇性結局。鰲拜不斷在索尼等老臣面前詆譭蘇克薩哈,試圖削弱他在朝中的影響力。隨著索尼的去世,鰲拜的行為變得更加肆無忌憚,而遏必隆也開始傾向於附和鰲拜的觀點。在這場爭鬥中,兩黃旗與正白旗之間的矛盾逐漸凸顯,形成了二比一的力量對比,為鰲拜獨攬朝政創造了條件。

康熙六年(1667年),蘇克薩哈請求駐守先帝福臨的孝陵,這一舉動被鰲拜視為軟弱的表現。鰲拜藉此機會,羅列了蘇克薩哈的二十四項罪名,並提出要將蘇克薩哈及其長子查克旦處以極刑,其餘子孫也要被處斬,家產被沒收。面對如此嚴峻的指控,玄燁意識到這實際上是鰲拜對蘇克薩哈長期積怨的結果,並非基於事實。

玄燁拒絕了鰲拜的提議,但鰲拜並沒有就此罷休,他多次強硬地向玄燁施壓,甚至假借皇上的名義,最終成功地將蘇克薩哈及其家人置於死地。這一事件不僅反映了鰲拜與蘇克薩哈之間的個人恩怨,更是滿洲八旗之間長期以來矛盾衝突的體現。

鰲拜之所以如此堅決地要清除蘇克薩哈,與其說是出於個人恩怨,不如說是出於對八旗內部權力平衡的考慮。多爾袞在位時曾扶持兩白旗,打壓兩黃旗,這種不平衡的待遇在鰲拜上臺後得到了延續。鰲拜試圖透過圈換旗地等方式,提高兩黃旗的地位,同時打擊正白旗,尤其是作為正白旗代表人物的蘇克薩哈。

這場鬥爭背後,是滿洲八旗之間的深層次矛盾。多爾袞時期,兩白旗獲得了更多的資源和支援,而兩黃旗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壓制。鰲拜上臺後,試圖扭轉這種局面,透過打擊正白旗來提升兩黃旗的地位。蘇克薩哈作為正白旗的重要人物,自然成為了鰲拜的主要目標。

結語

蘇克薩哈的一生充滿了波折與悲劇,他既是忠心耿耿的大臣,也是政治鬥爭中的犧牲品。儘管他的生命以悲劇告終,但他對於清朝初年的貢獻以及對後世的影響卻不容忽視。蘇克薩哈的故事提醒我們,即便在權力的旋渦中,堅持正義與原則也是至關重要的。

:()古代歷史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