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他繼續發揮自己在戰術佈局上的優勢,有效抵擋住了叛軍的進攻,穩定了戰局。
四、戰略調整,戰局膠著
隨著戰爭的持續進行,勒爾錦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康熙十五年(1676年),戰局逐漸陷入了膠著狀態,雖然勒爾錦不斷根據戰場形勢調整戰略,但叛軍的頑強抵抗和清軍內部的問題使得局勢變得愈發複雜。
這一年,勒爾錦在文村和石首等地取得了一些戰果。他派遣精銳部隊主動出擊,成功地打擊了叛軍計程車氣,但這並沒有改變整體戰局的走向。在文村之戰中,勒爾錦精心佈置的防線成功阻擋了叛軍的進攻,並在區域性地區給予了叛軍一定的打擊。然而,這種戰術上的小勝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戰爭的態勢。
緊接著,在石首的戰鬥中,勒爾錦再次展現了他的軍事才能。他指揮部隊採取靈活機動的戰術,成功地將叛軍的攻勢化解。儘管如此,叛軍仍然保持著強大的戰鬥力,不斷尋找機會對清軍防線發起衝擊。
,!
然而,在太平街的戰鬥中,勒爾錦遭遇了重大挫折。叛軍利用有利地形,對清軍發動了突然襲擊。雖然勒爾錦迅速組織了反擊,但由於準備不足和叛軍的猛烈攻勢,清軍最終被迫撤退,退守荊州。這次失利對勒爾錦來說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也暴露了清軍在某些方面的弱點。
在這一時期,勒爾錦多次上書請求增派援軍和改進裝備,以適應戰場的需求。清聖祖對他的請求表示支援,但也意識到這場戰爭的艱難程度。勒爾錦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建議,包括加強戰艦以切斷敵人的補給線、使用特殊的戰術裝備來突破敵軍的堅固防線等。儘管清聖祖採納了他的建議,但由於叛軍的持續抵抗和戰場上存在的種種困難,勒爾錦的努力並未能徹底扭轉局勢。
五、三藩平定,功過參半
康熙十八年(1679年),隨著吳三桂的病逝,叛軍內部出現了嚴重的分裂,這為清軍帶來了反攻的最佳時機。勒爾錦再次率領大軍渡過長江,目標直指叛軍控制的核心區域。在這次行動中,他連續攻克了松滋、枝江等地,併成功收復了重要的戰略要地常德。這些勝利極大地鼓舞了清軍計程車氣,也為平定叛亂創造了有利條件。
然而,就在勝利的天平逐漸向清軍傾斜之際,勒爾錦卻做出了一個令人費解的決定。他突然率領大軍中途折返荊州,並上書請求解任大將軍之職。這一舉動讓所有人都感到驚訝,同時也引發了諸多猜測。勒爾錦在奏疏中解釋說,敵軍逼迫彝陵,兵力眾多,船隻眾多,請求增發戰艦以切斷敵人的補給線。他還提出了一系列具體的戰術建議,包括使用輕型箭簾車和炮車來突破敵軍的防線。儘管他的建議得到了清聖祖的認可,但他的突然撤軍卻讓人難以理解。
勒爾錦的這一決策,不僅讓清軍失去了乘勝追擊的良機,也使得叛軍得以喘息,重新集結力量。更重要的是,這一行為嚴重損害了清軍計程車氣,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整個戰局的發展。勒爾錦的撤軍之舉受到了朝野內外的廣泛批評,許多人認為這是他個人意志薄弱的表現,甚至有人懷疑他是否有意拖延戰事。
最終,勒爾錦的行為引起了清聖祖的不滿。在調查之後,勒爾錦被指責為“長久駐紮浪費軍餉,失去事機”,並因此被削去了爵位。這個處罰意味著勒爾錦的政治生涯和個人榮譽遭到了嚴重的打擊。他的爵位被剝奪後,由其第三子勒爾貝承襲順承郡王爵位。
六、家族傳承,命運多舛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勒爾錦去世後,順承郡王的爵位首先由他的第三子勒爾貝承襲。勒爾貝在位期間,努力維持家族的榮耀,繼續為清朝效力。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家族內部的問題逐漸顯現出來。
到了康熙四十三年(1714年),勒爾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