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接著,清軍又攻取了金門島,迫使鄭經的餘部撤退到臺灣。康熙帝得知捷報後,下詔嘉獎,並派遣侍郎溫岱前往福建討論後續事宜。然而,溫岱回京後卻報告說吳興祚存在冒功嫌疑,認為萬正色才是攻克海壇的主要功臣,而吳興祚與臺灣的朱天貴之間可能存在某些事先約定。儘管如此,康熙帝還是決定對吳興祚給予適當的獎勵,授予他喇布勒哈番世職兼拖沙喇哈番。
三、總督兩廣
康熙二十年(1681年),吳興祚被擢升為兩廣總督。在他履新之初,便積極關注民生疾苦,尤其是廣東地區長期遭受前任總督尚之信苛政之苦的情況。吳興祚上書康熙帝,詳述尚之信在廣東征收重稅,使百姓生活困苦的事實。他列舉了諸如鹽埠稅、渡口稅、店鋪稅及漁業稅等苛捐雜稅,請求朝廷予以免除,以減輕廣東民眾的負擔。
同時,吳興祚也注意到了沿海居民因清廷頒佈的遷界禁海令而面臨的困境。這項政策導致了大量漁民和沿海居民失去了謀生手段,社會動盪不安。吳興祚敏銳地意識到,如果不對這一政策做出調整,將會嚴重影響到地方的社會穩定。因此,他向朝廷建議開放海禁,允許沿海居民恢復捕魚、採珠等傳統生計方式。康熙帝對此提議十分重視,派遣尚書杜臻和內閣學士石柱前往廣東與吳興祚共同巡視並制定具體實施方案。這些措施的實施,有效地緩解了廣東沿海地區的經濟壓力和社會矛盾,受到了廣大民眾的歡迎和支援。
,!
吳興祚還注意到潮州一帶海域廣闊,商賈頻繁往來,但同時也存在著走私和海盜活動的風險。為此,他建議將澄海協達濠營水汛官兵的船隻劃歸南澳水師管轄,並與碣石鎮形成聯動機制,加強對海上島嶼的巡邏和防禦。這一建議得到了康熙帝的認可,並付諸實施,大大增強了沿海地區的安全。
然而,吳興祚在兩廣總督任上的表現並非一帆風順。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他提出了在廣東、廣西兩地設立鑄幣廠的計劃,旨在透過鑄造錢幣來刺激經濟發展。但是,這一提案卻遭到了給事中錢晉錫和御史王君的反對,他們認為吳興祚存在虛報鑄幣數量的行為。這一指控引起了朝廷的高度關注,並最終導致吳興祚被議罪。清廷決定將其降職為副都統,但仍允許他留在原崗位上繼續服務。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吳興祚經歷了職務上的起伏。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他被任命為歸化城右翼漢軍副都統,但很快又因某些未明示的原因被降職。直至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吳興祚才得以恢復原有的官職,並在康熙帝親征噶爾丹時隨駕出征。在這次軍事行動中,吳興祚積極參與,表現出色。
不幸的是,吳興祚在西征回京之後不久,即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便因病逝世,結束了他充滿波折卻又輝煌的一生。吳興祚的去世,不僅是對他個人事業的一個總結,也是清朝早期政治舞臺上一位重要人物的謝幕。他生前在治理地方、改善民生以及維護國家安全等方面所做的貢獻,至今仍被後人所銘記。
結語
吳興祚一生勤政愛民,無論是在地方治理還是在軍事鬥爭中都展現了傑出的能力。他推行的政策不僅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也為後世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此外,吳興祚還是一位文學愛好者,著有《留村詩鈔》等作品,為清代文化發展做出了貢獻。
:()古代歷史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