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並且命令馬蘭峪總兵範時繹負責監視胤禵的一切行動。這種安排進一步限制了胤禵的自由,並將其與權力中心隔離。
同年,孝恭仁皇后(即雍正帝的生母)去世。雍正帝在名義上為了安慰其母的在天之靈,晉封胤禵為郡王。然而,這一晉封實際上只是一個虛銜,胤禵並未獲得相應的封號和俸祿,黃冊上仍舊記錄他是固山貝子。這種表面的提升實際上是對胤禵的一種諷刺和羞辱,表明雍正帝並不真正打算給予他實質性的權力或尊重。
到了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雍正帝開始對那些曾在儲位爭奪中支援其他皇子的兄弟們展開全面打擊。胤禵在這場清洗運動中未能倖免,他被革去了郡王的爵位,降為固山貝子。這一連串的打擊不僅削弱了胤禵的政治地位,也極大地損害了他的聲望。
雍正四年(1727年)初,雍正帝進一步加大了對胤禵的懲治力度。這一次,雍正帝不僅革去了胤禵的固山貝子爵位,而且還下令將他從景陵押解回北京,囚禁於景山的壽皇殿內。壽皇殿是供奉先皇靈位的地方,選擇這樣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地點作為囚禁之所,不僅再次體現了雍正帝對胤禵的不信任,也象徵著胤禵從此失去了所有的政治地位和社會地位。
在壽皇殿內的囚禁生活,對於胤禵來說是一段極其艱難的時期。他不僅失去了自由,還面臨著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摺磨。這段時期,胤禵幾乎與外界隔絕,只能在有限的空間內活動,生活條件極為艱苦。然而,即便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胤禵依然保持著一定的尊嚴和堅韌的性格,默默承受著命運的不公。
五、晚年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隨著雍正帝的去世,乾隆帝弘曆即位。乾隆帝即位後不久,便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緩解前任皇帝在位時留下的緊張局勢,其中包括釋放那些被雍正帝囚禁的兄弟。在這些被釋放的兄弟中,最受關注的就是十四叔胤禵和十叔允?。
乾隆二年(1737年),胤禵被封為奉恩輔國公,這是對他之前遭受不公正待遇的一種補償。儘管這一封號並不意味著他能夠重新參與朝廷的政治決策,但它至少象徵著乾隆帝對這位叔叔的認可與尊重。此後,胤禵的地位逐漸得到恢復,乾隆十二年(1747年),他又被封為多羅貝勒,進一步提升了其在家族中的地位。
乾隆十三年(1748年),胤禵更進一步被晉封為多羅恂郡王,這一封號不僅標誌著他恢復了以往的尊榮,還意味著他在家族中的地位得到了顯著提高。同時,胤禵還被任命為正黃旗漢軍都統,以及總管正黃旗覺羅學,這些職位雖然在實際政治權力上可能有限,但在象徵意義上卻十分重要,表明乾隆帝希望藉此恢復胤禵的社會地位和個人名譽。
然而,當胤禵重獲自由和榮譽的時候,他已經年事已高,不再具備年輕時的那種活力與銳氣。儘管乾隆帝給予他一系列的封號和職位,但政治上他已不可能再有所作為。這一方面是因為他自身的年齡和健康狀況,另一方面也因為清朝的政治格局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新的權力結構已經形成。
胤禵在晚年過著相對平靜的生活,儘管他未能重返政治舞臺的核心,但他至少能夠在餘生中享受到一定的尊重與安寧。乾隆二十年(1755年)正月初六日,胤禵在經歷了多年的風雨之後,安然離世。他去世後,乾隆帝賞賜了一萬兩白銀用於辦理喪事,並賜予他“勤”這一諡號,表達了對這位叔叔一生努力的認可。
:()古代歷史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