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關押在刑部的大牢之中。柳如是得知訊息後,不顧自己的病痛,毅然跟隨錢謙益前往北京,並積極奔走,為丈夫的釋放四處求助。她甚至上書陳情,表示願意代替錢謙益受罰,或者與他一同赴死。
順治五年(1648年)四月,錢謙益再次因為與黃毓祺案有關聯而被囚禁在南京的監獄中。這次被捕的原因是黃毓祺案的牽連。黃毓祺是反清復明的志士,而錢謙益被認為與黃毓祺有所聯絡,因此遭到了清廷的調查和懲罰。柳如是一如既往地為錢謙益奔走營救,她利用自己的人脈和社會影響力,多方斡旋,最終使錢謙益得以倖免於難。
錢謙益獲釋後,對柳如是的全力救助深感感激,為此寫下詩句:“慟哭臨江無孝子,從行赴難有賢妻”。這句話表達了他對柳如是在困難時刻給予的支援和鼓勵的感激之情。
出獄後的錢謙益被限制居住在蘇州,並寄寓在拙政園。這段時間裡,他雖然失去了自由,但依然保持著文學創作的熱情。錢謙益在這一時期的生活充滿了挑戰,但他憑藉著柳如是的堅定支援和自己的文學才華,度過了這些艱難的日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四、暗中復明
順治六年(1649年),錢謙益從蘇州返回常熟,表面上他過著退隱的生活,但實際上暗中與西南和東南海上的反清復明勢力保持著緊密的聯絡。這一年,他還致信南明桂王政權桂林留守瞿式耜,用“楸枰三局”作比喻,痛陳天下形勢,提出了當務之急、要著和全著,並報告了江南清軍將領的動態及可能爭取反正的部隊情況。瞿式耜收到信後,非常感動,上奏桂王說錢謙益雖身處異族之中,卻從未忘記明朝,他的規劃和形勢判斷準確無誤,充滿了忠誠和義氣。
順治七年(1650年),錢謙益不顧年邁體弱,多次親自前往金華策反總兵馬進寶反清。他的行動展示了即使在身體條件不佳的情況下,他仍然堅持自己的信念,為恢復明朝而努力。
順治九年(1652年),李定國攻克桂林後,按照桂王的命令,以蠟丸書的形式命令錢謙益及前兵部主事嚴拭聯絡東南地區的反清力量。錢謙益接到命令後,“日夜結黨,運籌部勒”,積極籌劃反清復明的行動。
順治十一年(1654年),鄭成功、張名振北伐時,錢謙益和柳如是積極響應,傾盡家財資助抗清義軍。起事失敗後,錢謙益並未灰心,繼續與反清復明志士如魏耕、歸莊、鶴足道人等秘密策劃,以接應鄭成功再度北伐。為了便於聯絡各地的反清力量,錢謙益還在長江口白茅港建造了紅豆莊作為隱居之所,以便刺探海上訊息。
順治十七年(1660年),鄭成功、張煌言率水陸大軍再度北伐,接連攻克數鎮,錢謙益為此激動不已,賦詩作歌頌抗清之師,直斥清廷暴行。然而,當這次北伐再次失敗後,錢謙益感到深深的挫敗和絕望,痛感“敗局真成萬古悲”。儘管如此,他仍然堅守著自己對明朝的忠誠。
清康熙三年(1664年)五月二十四日,錢謙益在八十三歲高齡時去世,葬於虞山南麓。在他去世後,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十二月,乾隆帝親自下令將錢謙益列入《貳臣傳》乙編,以此區別於其他投降清朝的人,如洪承疇等人。這一舉措反映了乾隆帝對於錢謙益晚年秘密從事反清復明活動的認可,儘管他的降清之舉在當時備受爭議。
結語
錢謙益的一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複雜而又充滿矛盾的例子。他的文學才華和學術貢獻為後世所稱道,而他在明清易代之際的選擇則引發了後人的諸多討論。無論如何,錢謙益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位置,他的作品和思想至今仍有研究價值。
:()古代歷史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