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1章 陳大受:從寒門走出的朝廷重臣

一、出身寒微,矢志不渝

陳大受,字佔鹹,號可齋,湖南祁陽人,生於1702年。他出生於一個貧寒的家庭,父親以租佃土地耕種為生,家中經濟拮据。然而,陳大受從小就展現出了非凡的才華和求知慾。他勤奮好學,利用為同族親戚看家的機會,廣泛閱讀藏書,積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為他日後步入仕途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科舉入仕,步步高昇

雍正十一年(1733年),對於陳大受來說,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這一年,他透過了科舉考試,中了進士,被選為庶吉士,正式踏入了仕途的大門。陳大受的科舉成功並非偶然,而是他多年刻苦學習、勤奮努力的結果。自幼家境貧寒的他,沒有因為生活的艱辛而放棄對知識的追求。相反,他利用一切機會讀書學習,最終在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

成為庶吉士後,陳大受進入了翰林院,這是一個培養高階官員的重要機構。在這裡,他接受了系統的學術訓練和政務實踐,為未來的仕途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翰林院的學習環境嚴謹而富有挑戰性,陳大受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奮努力,迅速嶄露頭角,得到了同僚和上級的認可。

乾隆元年(1736年),是陳大受仕途中的另一個重要節點。這一年,他參加了御試,這是皇帝親自考核選拔人才的重要考試。陳大受在御試中表現優異,名列第一,被授予翰林院編修,並擔任日講起居注官,成為了乾隆皇帝身邊的近臣。這一任命不僅是對他個人能力的肯定,也標誌著他正式進入了帝國的核心權力圈。

擔任日講起居注官期間,陳大受的主要職責是記錄皇帝的言行,編寫起居注,併為皇帝講解經史典籍。這一職位要求極高的文化素養和政治敏感性,陳大受憑藉自己的博學多才和忠誠可靠,贏得了乾隆皇帝的信任。他不僅在學術上有所成就,還在政務處理上表現出色,逐漸成為皇帝身邊的得力助手。

隨著乾隆皇帝對他的信任加深,陳大受的官職也不斷晉升。乾隆二年(1737年),他被提拔為內閣學士,這是一個重要的決策諮詢機構的成員。在內閣學士任上,陳大受參與了許多重大政務的討論和決策,展現了出色的行政能力和政治智慧。

乾隆四年(1739年),陳大受又被任命為吏部右侍郎,負責官員的選拔和考核工作。這一職位不僅要求他具備深厚的法律知識,還需要他公正無私、嚴明執法。陳大受在吏部任上,秉持公平正義的原則,嚴格選拔和考核官員,為朝廷選拔了一批德才兼備的人才。

乾隆六年(1741年),陳大受再進一步,被任命為兵部右侍郎,負責軍事事務的管理。這一職位要求他具備豐富的軍事知識和戰略眼光。陳大受在兵部任上,積極推動軍事改革,加強軍隊的訓練和裝備,為國家的國防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乾隆九年(1744年),陳大受被授予太子少保的榮譽職位,這是對他在政務和軍事方面卓越表現的嘉獎。

三、勤政愛民,治績斐然

陳大受不僅在官場上步步高昇,更以其勤政愛民的實際行動贏得了百姓的愛戴。尤其是在他擔任安徽、江蘇巡撫期間,正值荒年,他採取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來緩解災情,展現了他卓越的治理能力和深厚的人文關懷。

乾隆年間,江南地區連續幾年遭受嚴重的自然災害,尤其是安徽、江蘇兩省,災情尤為嚴重。莊稼歉收,糧食短缺,許多百姓流離失所,生活陷入了極度困境。面對這樣的局面,陳大受沒有坐視不管,而是迅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力求最大限度地減輕災民的痛苦。

首先,他下令開啟官倉,將儲備的糧食發放給災民,以解燃眉之急。同時,他還命令各地官員將社谷(即民間的糧食儲備)借給受災的農戶,幫助他們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