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容易受到外部威脅的地區,如昭通、普洱等地,張允隨建議適當增加兵力,以增強這些地區的防禦能力。
裁減冗餘兵力:對於兵力過多、且無實際作戰需求的地區,張允隨提出了裁減冗餘兵力的建議。透過這種方式,既可以節省軍費開支,又能將節約下來的資源用於更重要的軍事建設專案。
合理調配:在實施上述措施的基礎上,張允隨還提出了一套合理的兵力調配機制。對於需要裁減兵力的地區,他建議在裁減的同時,根據實際情況保留一部分預備役部隊,以備不時之需。
透過這一系列改革措施,張允隨不僅提升了雲南軍隊的整體戰鬥力,還實現了資源的有效利用。這不僅增強了雲南的邊防實力,也為地方財政減輕了負擔。
六、晚年
乾隆十二年(1747年),張允隨被授予雲貴總督的職位,這標誌著他在西南地區的影響力達到了頂峰。作為雲貴總督,張允隨不僅要處理複雜的經濟和軍事事務,還要維護邊疆民族關係,減少潛在的社會衝突。他深知雲南和貴州地區的民族構成複雜,各種文化習俗交織在一起,容易引發矛盾和衝突。因此,張允隨特別注重邊疆民族關係的維護,採取了多種措施來促進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
張允隨認為,維護邊疆穩定的關鍵在於妥善處理民族關係。他強調,苗、倮等少數民族雖然種類繁多,但都有基本的人性和尊嚴。因此,他嚴厲禁止地方官員和胥役私下收取費用或濫用權力騷擾民眾,以避免激起民憤。此外,他還特別關注漢奸與少數民族之間的勾結,下令嚴格查處此類行為,以切斷可能引發社會動盪的源頭。
在經濟方面,張允隨繼續關注農業生產和資源開發。他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來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例如修建水利設施,確保農田灌溉,並透過合理調整糧食徵收制度來減輕農民負擔。這些措施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能力,還增強了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此外,他還關注鹽業的發展,透過新發現的鹽井和合理的銷售分配方案,解決了鹽供應不足的問題,並促進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在軍事部署方面,張允隨對雲南軍隊進行了細緻的審查和調整。他建議對某些地區增加兵力,以加強邊防力量;而在兵力過剩的地區,則適當裁減人員,以節省軍費開支。透過這一系列改革,雲南的軍事部署更加合理,邊防能力得到了顯著提升。他還主持了金沙江的疏通工程,以改善交通運輸條件,確保雲南與外界的聯絡更加便捷。
乾隆十五年(1750年),張允隨入京接受新的任命,被封為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並被加封為太子太保。這一系列榮譽不僅是對他過去工作的肯定,更是對他未來職責的期望。作為東閣大學士,張允隨的地位進一步提升,成為朝廷的重要決策者之一。
然而,張允隨的生命旅程即將畫上句號。乾隆十六年(1751年),他去世,享年58歲。朝廷對他的貢獻給予了高度評價,賜予他“文和”的諡號,以表彰他在文治武功方面的傑出貢獻。
:()古代歷史著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