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3章 羅卜藏丹津:青海風雲中的佛教叛王

親王察罕丹津等部因不滿其獨斷專行,紛紛與之分道揚鑣,青海蒙古內部因此再次陷入內訌的深淵。

羅卜藏丹津憑藉一時的勢力和野心,率兵向四方擴張,其勢力迅速蔓延至河州(今臨夏)及西寧附近,甚至遠達河東地區。叛軍的猛烈攻勢讓許多蒙古王公措手不及,其中額爾德尼額爾克托克托鼐首當其衝,面對叛軍的凌厲攻勢,他雖奮力抵抗,但終因寡不敵眾,部眾四散奔逃。無奈之下,他只能攜妻兒及少數殘部逃往西寧,向清朝緊急求援。

與此同時,察罕丹津也在與羅卜藏丹津叛軍的交戰中逐漸處於劣勢。儘管他英勇抵抗,但最終還是無法抵擋叛軍的強大攻勢。在確認無法繼續堅守後,他果斷帶領妻子及親信一百餘人撤退至河州(今甘肅臨夏),隨後又歷經艱險,突圍至蘭州,以求得暫時的安全。

在這場內訌中,那些拒絕參與叛亂的和碩特蒙古王公同樣未能倖免。他們或因實力不濟,或因羅卜藏丹津的殘酷鎮壓,紛紛被叛軍擊潰,青海蒙古地區陷入了一片混亂與動盪之中。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五、亂火蔓延

在青海地區,黃教(喇嘛教)的深厚根基使得寺廟成為社會結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塔爾寺與郭隆寺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其影響力遠超宗教範疇,深入民心。當羅卜藏丹津的叛亂之火蔓延至這片土地時,塔爾寺的大喇嘛察罕諾們汗,這位兼具部落貴族與宗教領袖雙重身份的人物,竟也投身其中,這無疑為叛軍注入了強大的精神與物質力量。

察罕諾們汗的參與,迅速激發了青海地區喇嘛與民眾的廣泛響應。郭隆寺、郭莽寺等寺院相繼捲入叛亂,一時間,“遠近風靡,遊牧番子、喇嘛等二十餘萬,同時騷動。”這場由宗教領袖引領的叛亂,不僅規模龐大,且手段殘忍,叛軍四處攻城放火,搶掠財物,燒燬民間積聚的草谷,整個青海地區陷入了一片混亂與恐慌之中。

西寧,作為青海的政治經濟中心,自然成為了叛軍攻擊的重點目標。年羹堯在緊急上奏雍正帝的摺子中,詳細描述了西寧周邊地區的慘狀:“其圍南川、西川、北川也,每處有賊二三千人,以勢驅逐附近番子,攻城放火,燒燬民間積聚草谷,搶掠財物,其未受蹂躪者,西寧城外十餘里耳。”這番描述,足見當時形勢之嚴峻,叛軍之猖獗。

六、拒絕罷兵

雍正皇帝在得知羅卜藏丹津叛亂的訊息後,迅速作出了戰略部署。他一方面命令川陝總督年羹堯全權負責平叛軍務,調集大軍準備武力鎮壓;另一方面,為了尋求和平解決的可能性,他派遣兵部侍郎常壽作為使者,攜帶朝廷旨意前往羅卜藏丹津的駐地沙拉圖,希望能透過外交手段勸其罷兵停戰。

然而,羅卜藏丹津並未接受朝廷的和平意願。他不僅拒絕了常壽傳達的朝廷旨意,還精心策劃了一場陰謀,表面上聲稱願意聽從勸告,實則以親王察罕丹津、郡王額爾德尼額爾克托克托鼐謀據唐古特,諸臺吉不服為藉口,騙取常壽的信任。當常壽被誘至察罕託羅海時,羅卜藏丹津露出了真面目,將常壽囚禁為質,以此作為與朝廷對抗的籌碼。

羅卜藏丹津的叛亂行為進一步加劇了青海地區的動盪局勢。他利用囚禁常壽的時機,加強了對西寧周圍地區的攻勢,於雍正元年十月(即1723年11月),對西寧府周邊的南川申中堡、西川鎮海堡與北川新城等地發動了大規模進攻。這些行動不僅威脅到了當地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也嚴重挑戰了清朝政府的權威和統治秩序。

七、清軍征討

雍正年間,青海地區發生了一次由羅卜藏丹津領導的叛亂,這是一場涉及到了蒙古部落與清朝中央政府之間權力鬥爭的歷史事件。羅卜藏丹津是當時青海地區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反叛挑戰了清朝的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