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0章 清代治水名臣裘曰修:治水與治國並重的一生

得到了乾隆帝的採納。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裘曰修繼續活躍在政治舞臺上,先後擔任戶部侍郎、禮部尚書、工部尚書、刑部尚書等要職。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裘曰修的生母去世,他再次回家奔喪。在丁憂期間,他被提前召回京城,重新擔任刑部尚書。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裘曰修被派往滄州勘察大運河,並提出了改進方案,旨在透過改變河道走向和調整水閘位置來提高運河的排水效率。他的建議再次被朝廷採納,並被任命為工部尚書,進入南書房工作。這一年,他還負責了北運河的疏浚工作,繼續為國家的水利建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五、落葉歸根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裘曰修再次被朝廷委以重任,監督疏浚永定河、北運河等重要河流。這次任務對他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因為他深知自己在水利治理方面的專長和經驗能夠幫助解決這些地區長期存在的水患問題。在執行任務期間,裘曰修深入一線,仔細觀察了河流的實際情況,並與當地官員和百姓進行了廣泛的交流。

在實踐中,裘曰修發現了一個普遍的問題:一些地方官員和百姓出於眼前利益考慮,採取了短視的做法,即在洪水退去後立即開墾土地,修建堤壩以保護耕地。這種做法雖然短期內可以增加耕地面積,但從長遠來看,卻增加了洪水氾濫的風險,一旦洪水再次來臨,不僅會摧毀這些新墾的土地,還會威脅到周圍的安全。

基於這一觀察,裘曰修上奏朝廷,提出了治理河道的兩種基本方法——堵和疏,並指出在實際操作中,“堵”往往不如“疏”更為有效。他建議朝廷下令禁止地方政府和個人私自開墾增高堤壩的行為,認為應該讓河水有其自然的去處,而不是一味地限制其流動。這一建議得到了乾隆帝的認可和支援,皇帝隨即下達旨意,嚴禁私自開墾增高堤壩的行為,以確保河流的自然流向不受干擾。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三月,裘曰修被任命為《四庫全書》館的總裁,負責這部文化巨著的編纂工作。這是一項艱鉅的任務,體現了乾隆帝對裘曰修的高度信任和對其學問的認可。然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裘曰修的健康狀況開始惡化,他感到身體不適,向朝廷請求允許他返回家鄉休養。

乾隆帝得知裘曰修患病的訊息後,非常關心他的健康狀況。他回憶起之前錢陳群也曾因病請求歸鄉,並考慮到錢陳群年紀較大,因此批准了他的請求。但裘曰修才剛剛六十歲,正值壯年,乾隆帝希望他能繼續為國家服務。於是,乾隆帝賜予裘曰修一首詩以示慰問,並多次派遣使者前去探望。

然而,裘曰修的病情並未得到明顯好轉,反而日益加重。乾隆帝決定派遣御醫前往治療,並加封他為太子少傅,雖然這一職位是虛銜,但它象徵著皇帝對裘曰修的尊敬和對其貢獻的肯定。

儘管得到了精心的治療,裘曰修最終還是未能戰勝病魔。在1773年的某個時刻,這位傑出的政治家、學者、治水專家與世長辭,享年六十一歲。乾隆帝對裘曰修的去世表示了深切的哀悼,並追贈他“文達”的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