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調查之後,那彥成的行為被認為應當受到嚴厲的法律制裁,根據當時的法律規定,他被判處死刑。然而,那彥成在得知判決後迅速籌集資金,賠償了所有涉及的款項。這一舉動或許是為了減輕自己的罪行,也顯示了他在緊急時刻的應對能力和資源調動能力。
與此同時,正值那彥成的母親去世,這使得原本就處於不利地位的那彥成更加處境艱難。嘉慶帝考慮到那彥成在平定天理教起義中所做出的貢獻,認為他仍有可取之處,並未選擇執行死刑判決。相反,嘉慶帝決定給予那彥成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原本計劃將其發配至伊犁軍臺服役贖罪。
但是,鑑於那彥成母親去世的情況,嘉慶帝最終決定寬恕那彥成,免去了他的流放處罰。
七、東山再起
在清朝嘉慶與道光年間,有一位名叫那彥成的重臣,其仕途跌宕起伏,卻總能在關鍵時刻展現才華,實現“東山再起”。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那彥成的職業生涯邁出了重要一步,他被任命為翰林院侍講,這一職位不僅標誌著他學識的認可,也為他日後的仕途奠定了堅實基礎。隨後,他步步高昇,歷任理藩院尚書、吏部尚書、刑部尚書等高官,展現了卓越的行政才能和法律智慧。
然而,仕途並非一帆風順。道光二年(1822年)十月,那彥成再次被委以重任,出任陝甘總督。這一任命背後,是青海境內的一場民族糾紛:黃河以南的藏民突然襲擊了黃河北岸的蒙民,導致雙方關係緊張。面對這一複雜局面,那彥成迅速行動,他首先果斷地逮捕並處決了挑起事端的藏民首領,有效遏制了事態的進一步惡化。同時,他切斷藏民的武器供應,對受害者蒙民進行安撫,並在沿河地區增派軍隊,對藏民實施嚴格管制,以此確保地區穩定,最終成功平息了這場糾紛。
道光五年(1825年),那彥成的仕途再次迎來高峰,他第二次被任命為直隸總督,這一職務使他成為北方重鎮的最高行政長官,肩負著維護地方治安、促進經濟發展的重任。
道光七年(1827年),新疆地區爆發張格爾叛亂,局勢動盪不安。由於那彥成對新疆情況瞭如指掌,他頻繁受到道光帝的召見,成為皇帝決策時的重要參謀。清軍平息叛亂後,那彥成被任命為欽差大臣,負責處理戰後善後事宜。他深知穩定邊疆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強對參贊大臣的考核與監督,提議允許他們攜帶家眷赴任,以穩定人心,增強官員的歸屬感與責任感。同時,他親自參與並主導了新疆城垣的修建工作,強化了邊防要塞的軍事部署,這些舉措極大地提升了邊疆地區的防禦能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那彥成的努力與成就得到了道光帝的高度認可。同年,因他在戰後善後工作中的出色表現,被賜予太子太保銜,並賞戴象徵榮譽的雙眼花翎,其肖像也被繪製並陳列於紫光閣,成為後世敬仰的典範。
八、晚年
道光九年(1829年),那彥成接到了詔書,被召回北京。在此之前,他已經歷經了多次仕途起伏,包括因濫用賑糧款項而被髮配伊犁軍臺,後因母親去世及嘉慶帝的寬恕而免於發配。回到京城後不久,那彥成再次被委以重任,重返直隸總督的崗位。
就在那彥成回到直隸總督任上時,新疆邊疆再次爆發了衝突。處理此次事件的欽差大臣認為,這次邊疆紛爭的根源在於那彥成之前平定張格爾叛亂時採取的政策。那彥成在處理張格爾叛亂時,實行了“沒收財產、禁止貿易”的嚴厲措施,這可能激化了當地的矛盾,導致了後續的不穩定局勢。
到了道光十一年(1831年),清廷正式認定那彥成在處理新疆事務上的政策失誤,導致了邊疆局勢惡化,因此以“誤國肇釁”的罪名將其革職。這一決定反